大家不要以为水蛭比较小就认为水蛭每亩可以养很多,一般来说 ,每亩的养殖数量基本在2200-2500条左右,种苗的话一般在40-50斤左右。 因为没法保证水蛭能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养殖场地,所以适当的少一点可以保持水蛭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所以养殖场地进行分割,大程度的保持水蛭的均匀分布。水蛭常见的食物就是田螺、河蚌和一些动物血块之类的东西,初期的话在养殖场地里面均匀的放置一定数量的田螺、 河蚌,然后辅助一些血块喂养,加快其生长即呵。一般早晚各喂养一次即可,投喂时常控制在1-2小时左右,每次都少量的投喂,让水蛭能均匀的进食,减少饲料的损耗。
水体要求:水源应充足,水体pH在6-8之间,肥水透明度为20-30cm。
温度要求:生长适温为10-30℃,25-30℃生长速度较快。
土壤要求:建造养殖池的土壤好的为壤土,其次为黏土,若养殖地多为旱地,则要寻找靠近河流的地方造池。
食物要求: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人工饲养主要投喂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
养殖温度与密度控制
在三四月间,平均温度达到10-13℃,土壤含水量为30%-40%,水蛭开始出土,出土后水蛭常躲在沟边枯草和淤泥缠结成的泥团内。
天气转暖后,到田边、池塘边活动,有时伸展身体,静伏于水沟内,头端迎着进水水流,平日密集在沿岸带的水生植物上。
水蛭的放养密度可根据气温的高低和水面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每亩水面早春期间投入种苗20公斤左右为好,到秋季可收获鲜晶水蛭1000公斤以上。
自然状态下,蚂蟥一般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地方,喜欢吸人畜血液,行动比较敏捷,会波浪式游,也可以作尺蠖式移行。
养殖蚂蟥时能够以淡水螺类、蚯蚓以及部分昆虫为主,搭配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蚂蟥吃这样的饲料长得比较快。
作为对主体食物链的适当补充,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如畜禽鱼饲料、动物血块等。可根据成体、季节和养殖池的理化性状与养殖密度之间的动态量比关系,来确定投喂量。如水温在22~27℃的水蛭旺食期,若水质清新,就可多投饲,投喂时间可在水蛭晚间出动觅食之前,否则就可适当少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