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杯基中心线弹线未验方。
2.杯基上段模板支撑方法不当,浇筑混凝土时,杯芯木模板由于不透气,相对密度较轻,向上浮起。
3.模板四周的混凝土振捣不均衡,造成模板偏移。
4.操作脚手板搁置在杯口模板上,造成模板下沉。
5.杯芯模板拆除过迟,粘结太牢。
1.杯形基础支模应首先找准中心线位置及标高,先在轴线桩上找好中心线,用线锤在垫层上标出两点,弹出中心线,再由中心线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要兜方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然后依线支设模板。
2.木模板支上段模板时采用抬轿杠,可使位置准确,托木的作用是将轿杠与下段混凝土面隔开少许间距,便于混凝土面拍平。
3.杯芯木模板要刨光直拼,芯模外表面涂隔离剂,底部应钻几个小孔,以便排气,减少浮力。
4.浇筑混凝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衡下料并振捣。
5.脚手板不得搁置在模板上。
6.拆除的杯芯模板,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及混凝土凝固情况来掌握,一般在初凝前后即可用锤轻打,撬棍拨动。较大的芯模,可用倒链将杯芯模板稍加松动后再徐徐拔出。
【分析】
1.模板支架支承在松软地基上,不牢固或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造成凹凸或鼓胀。
2.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锁紧,致使结构膨胀。
3.混凝土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料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或振捣混凝土时长时间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4.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利用半砖外墙作模板,由于该处砖墙较薄,侧向刚度差,使组合柱容易发生鼓胀,同时影响外墙平整。
【分析】
1.底盘结构未经力学计算,刚度较小。
2.起吊时四个吊钩钢丝绳长短不一或码放垛底楞不平。
3.多次重复施加预应力,此力对底盘是偏心荷载,引起较大变形,放张后外力消除,留下剩余变形。下次施加预应力后,偏心值增大,变形也增大,重复次数越多,剩余变形越大,导致不能使用。
4.内胎面用钢面板过薄,区格划分过大,随使用次数增多而凹凸不平。
5.清模时锤击硬伤,隔离剂不良,混凝土粘结锤击硬伤。
6.起吊、运输、码放过程中撞击,造成硬伤。
7.焊接不良,焊缝不够,焊后内应力过大导致变形。
8.局部受力区零件构造处理不当,如模外张拉的预应力圆孔板梳筋条焊在槽钢上,受力后引起槽钢翼缘变形。
【分析】
地下室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模板采用对拉螺杆固定时,如果对拉螺杆没有防水处理,则将导致地下水等沿着螺杆渗透到室内。
【措施】
1.将止水片焊在对拉螺杆中间部位,要注意满焊,并在螺杆与模板接触处墙板外表留20mm、深30mm×30mm的木块(也可由尼龙螺帽代替),便于拆模后拆除小木块(或尼龙螺帽),将螺杆沿混凝土外表内20mm深割掉,再用防水砂浆修补凹洞。
2.在混凝土施工缝部位,使用橡胶、钢板止水条或用模板制作凸形止水口。
3.在设有止水装置处,止水带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止水带应按设计图的要求正确放置。
(2)橡胶止水带不得用圆钉或打孔眼穿铁丝固定。
(3)橡胶止水带应采用两块模板沿中空管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