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A2/O脱氮除磷系统中,碳源主要消耗在磷的释放、反硝化和异养细菌的正常代谢等方面。磷释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与进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的含量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脱氮除磷应同时完成,碳氮比(bod5/ρ (TN)) >4 ~ 5,碳磷比(bod5/ρ (TP)) >20 ~ 30。
当碳源含量低于此时时,由于前厌氧区的PAOs吸收进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醇类等易降解发酵产物,完成细胞内PHAs的合成,后续缺氧区没有足够的碳源来抑制脱氮潜力的充分发挥,降低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率。
与点进料倒置A2/O工艺相比,JHB(也称为A2/O工艺)和UCT工艺初设计用于解决* *盐和溶解氧的残留干扰,通过改变外部回流点来释放磷。
JHB工艺脱氮主要发生在污泥脱氮区和缺氧区,两者的脱氮量相当。污泥反硝化区的设置改变了氮在各功能区的分布比例,使厌氧区更好地关注磷的释放。
与倒置A2/O工艺一样,对于低碳氮比进水,JHB工艺污泥脱氮区的设置可能会导致后续功能区碳源不足,因此也有必要采用分流点进水。
厌氧区和缺氧区的接触区相当于第二选择池,可以有效控制丝状菌的异常生长,防止污泥膨胀。此外,因为返回的污泥返回反应器进行脱氮,所以为PAOs厌氧释放磷创造了良好的“抑制”环境。
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的混合区相当于一个“移动单元”,通过曝气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可以灵活控制前好氧区和后缺氧区的氧化还原电位,也可以在低碳氮条件下诱导反硝化聚氧乙烯成为优势菌群,从而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实现“一碳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