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的成语典故
城濮之战的成语典故如下:
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
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城濮之战的过程。
城濮之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成就了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关于城濮战前的形势,我们在***章中已作了交代。
泓之战后,中原列国郑、许、陈、蔡、鲁、卫、曹、宋等都已拜倒在楚国的军威之下,楚成王又攻占齐国谷地(山东省东阿县),拥立公子雍,造成对齐国的威胁。当时,楚国可以说是势力强盛、声威方张。晋国自文公即位以来,对内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壮大军旅,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以与楚国针锋相对,争夺中原霸权。晋、楚之战势在难免。这是城濮之战的根本原因。
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译文: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如果丢开宋国不管,宋国将与我们绝交;如果请楚国退兵,楚国不会答应.我们要是与楚国交战, 齐秦两国不同意,那怎么办呢?先轸说:‚让宋国不求我们,而把礼物送给齐、秦~通过齐、秦两国向楚国请求退兵。同时我们扣留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舍不得曹、卫~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而退兵的。齐国和秦国喜欢宋国的礼物~怒恨楚国不接受调解的顽固态度~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楚大夫)去谷(齐地),使子玉去宋,曰:“无从(进逼)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译文:楚成王进入申城并住下来~让申叔离开谷地~让子玉离开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在外边~十九年了~而结果得到了晋国。险阻艰难,都尝过了,民情真假~都了解了。上天给与他年寿~同时除去了他的祸害~上天所设置的~难道能废除吗,《军志》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三条记载~适用于晋国。?
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音特,播弄是非的人)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广是楚国部队的名称,西广犹言右军)、东宫(太子宫的卫队)与若敖(楚先祖之名,此指楚国的特种部队)之六卒(一百名士兵曰卒)实从之。
译文:字玉派遣伯棼向成王请战~说:‚不能说一定有功劳~愿意以此塞住奸邪小人的嘴巴。?楚成王发怒~少给他军队~只有西广、东宫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辆战车跟去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离间)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士气衰落不振为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正义所在为直)为壮,曲(理亏为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三十里为一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同“抗”)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译文:子玉派宛春到晋军中报告说:‚请恢复卫侯的君位~同时把土地交还曹国~我也取消对宋国的包围。?子犯说:‚子玉无理啊:给君王的~只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一项~而要求君王给出的~却是复卫封曾两项。这次打仗的机会不可失掉了。?先轸说:‚君王答应他~使别人安定叫做礼~楚国一句话而安定三国~我们一句话而使他们灭亡~我们就无礼~拿什么来作战呢,不答应楚国的请求~这是抛弃宋国,救援了又抛弃他~将对诸侯说什么,楚国有三项恩惠~我们有三项仇怨。怨仇已经多了~准备拿什么作战,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来离间他们~逮了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打起仗再说。?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曹、卫就与楚国断交。子玉发怒~追击晋军。晋军撤退。军吏说:‚以国君而躲避臣下~这是耻辱,而且楚军已经衰疲~为什么退走,?子犯说:‚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哪里在于在外边时间的长短呢,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这里。退避三舍~就是作为报答。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要用这个来庇护他们的敌人~我们理曲而楚国理直~加上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衰疲。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我们还要求什么,若他们不回去~国君退走~而臣下进犯~他们就缺理了。?进军退走三舍。楚国骑士要停下来~子玉不同意。
夏四月戊辰(四月初三日),晋侯、宋公(宋成公)、齐国(国氏)归父、崔夭(齐贵族)、秦小子慭(秦公子)次于城濮。楚师背酅(音西,地名)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众人)之诵,曰:“原田(高田)每每(茂盛),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音古,吸取)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柔服)之矣。”
译文: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 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晋文公心中疑虑。狐偃说:‚打 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晋文公说:‚楚国从前 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 如同楚国打一仗。?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狐偃说:‚这是吉利 的征兆。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同“凴(凭)”)轼而观之,得臣(即子玉)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准备)尔车乘,敬(重视)尔君事,诘朝(明天早晨)将见。”
译文: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晋文 公让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领教了。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
呢,既然得不到贵国退兵的命令~那就劳您费心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真对待贵君交付的任务~咱们明天早晨战场 上见。?
晋车七百乘(古时每辆战车配备步兵七十五人,七百乗共有兵力五万二千五百人),韅(音显,指马身上的皮甲、繮绳、节约之类,在背曰韅)、靷(音引,在胸曰靷)、鞅(音养,在腹曰鞅)、靽(音半,在足曰靽)。晋侯登有莘(地名,在今山东曹县)之虚(同墟)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四月初四日),晋师陈于莘北,胥臣(晋下军副帅)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 译文: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晋文公登上古莘旧城 的遗址检阅了军容~说:‚年轻的和年长的都很有礼貌~我们可以 用来作战了。?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四月初四~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下军副将胥臣领兵抵挡限陈、蔡两国军队。楚国主将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为主力~说:‚今 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斗勃统率楚国右军。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音配,大旗。古军制,中军主帅建二旆,此言狐毛制造中军败退之假象来引诱楚军)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译文: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陈、蔡联军。陈、蔡联军 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迟~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 击~原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精锐兵力向楚军拦腰冲杀。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溃败了。结果楚军 大败。子玉及早收兵不动~所以他的中军没有溃败。
晋师三日馆谷(住进敌人的军营,吃敌人的军粮),及癸酉(四月初八日)而还。甲午(四月二十九日),至于衡雍(郑国地名),作王宫(作王宫以迎周王,来提高晋国的声望和地位)于践土(郑国地名)。
译文:晋军在楚军营地住了三天~吃缴获的军粮~到四月八日才班 师回国。四月二十九日~晋军到达衡雍~在践土为周襄王造了一 座行官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栾枝人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译文:在城濮之战前的三个月~郑文公曾到楚国去把郑国军队交给楚国指挥~现在郑文公因为楚军打了败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 九去向晋国求和。晋国的栾枝去郑国与郑文公议盟。五月十一日~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候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舻 弓矢千,钜氅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译文:五月十二日~晋文公把楚国 的俘虏献给周襄王~有四马披甲的兵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郑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礼仪式~用从前周平王接待晋文侯的礼节来 接待晋文公。五月十四日~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晋文公~并劝晋文公进酒。周襄王命令尹氏、王子虎和内史
叔兴父用策书任命晋文 公为诸侯首领~赏赐给他一辆大辂车和整套服饰仪仗~一辆大戎车和整套服饰仪仗~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 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支~黑黍米酿造的香酒一卣~勇士三百人~并说:‚周王对叔父说:‘恭敬地服从周王的命令~安抚四方诸侯~监 督惩治坏人。’?晋文公辞让了三次~才接受了王命~说:‚重耳再拜叩首~接受并发扬周天子伟大、光明、美善的命令。?晋文公接 受策书迟出~前后三次朝见了周襄王。
卫候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 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译文:卫成公听到楚军被晋军打败了~很害怕~出逃到楚国~后又逃到陈国。卫国派元喧辅佐叔武去接受晋国与诸侯的盟约。五月 二十八日~土子虎和诸侯在周王的厅堂订立了盟约~并立下誓辞说:‚各位诸侯都要扶助王室~不能互相残害。如果有人违背盟誓~ 圣明的神灵会惩罚他~使他的军队覆灭~不能再享有国家~直到他的子孙后代~不论年长年幼~都逃不脱惩罚。?君子认为这个盟 约是诚信的~说晋国在这次战役中是依凭德义进行的征讨。
城濮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战争概述: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中原,双方于城濮(今山东临濮集一带)展开决战,晋军避其锋芒,退避三舍,最终大胜楚军,有力地阻止楚国势力在中原的扩张。
晋文公重耳继齐桓公姜小白后,成为中原诸侯公认的一代霸主。
将帅星数:★★先轸子玉
精彩星数:★★
政治影响星数:★
综合星数:5.5★★☆
战争类型:退战——城濮的胜利,缘于晋国人的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不仅取得战场上的优势,还获得了知恩图报的美名。
战争深度解析:
春秋的历史是一部诸侯争霸的历史,也是一部国君与国内大夫们争斗的历史。
在春秋,当一个国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当一个想称霸中原的国君。
上是有名无实的周天子,左右是虎视眈眈的列国诸侯,国内还有那些并不安分的世家大夫。“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左右春秋历史格局的,是天子,君王,还是大夫?
楚军大败的消息从前线传来,楚成王还是感觉到了失利的苦涩,虽然结局早在意料之中。
当然,唯一的慰藉是那位战败的将军,在楚国不可一世的成得臣(子玉),再也翘不起骄傲的尾巴。
楚庄王给成得臣很客气地带了个信,说申、息二地的将士在这次战争中大多已阵亡,成将军你就自己看着办吧。成得臣收到此信,基本清楚楚庄王的话其实也代表楚国人民对他的态度。
成得臣背向南方家园,拔剑自刎,谢罪于楚人。
楚国追溯祖源,亦是华夏分支。据《史记》所载,其祖吴回是华夏上古五帝高阳帝的曾孙(也算是根正苗红)。但吴回的儿子季连一系人开始流离失所,家谱断代。到了周文王时,在他手下有一个叫熊丽的少数民族,熊丽口口声声称他老爸鬻熊说过,他们是季连的后裔。
熊丽的说法当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认同,以至很多年后,中原诸侯在提到楚国时,都称之为楚蛮,把他排挤在轩辕的族子族孙之外。
熊丽有一个很有出息的孙子,叫熊绎。熊绎做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国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举动:率领着一帮在北方土地上混不下去的流民南迁,来到了当时还处于未开发状态的荆山(今湖北西部汉江两岸)。
开荒据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熊绎终于在荆山建立了属于熊氏部落的根据地。
连当时的周成王后来都知道了熊绎开发南大荒的先进事迹,特意授予了一个子爵的爵位,封号为楚。
封不封号,地都是自己开拓出来的,熊绎对周天子总把别人的豆包当自己的干粮的做法不屑一顾,对小小的子爵也没怎么上眼。在后很长的时间里,熊家的儿孙们在和中原诸侯们打交道的时候,口头禅是:“我是蛮夷我怕谁。”
到熊绎的第四代孙熊渠的时候,周室衰微(时为周夷王当政),而熊家在江汉一代已经开始做大做强,初具规模。
熊渠讨伐并吞并了庸、杨、吕等几个小国。
熊子爵厌烦了每次去征伐那些家伙总问:“为什么打我?你有周天子的特许打架令吗?”(在西周,征伐礼仪自天子出。)
于是熊渠不要周王室封的这个子爵了,干脆自立为王,并封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大有与周王室抗衡的架势。
不过后来周厉王上台。熊渠听说了周厉王暴虐的光荣事迹 狐偃简介 ,吓得立即把父子几个的“王”衔去掉,派人向周王室送上厚礼,说愿意服从周中央 *** 的统治,继续当他的小子爵,安安分分地过日子。
当晋国开始出现曲沃之乱百年内战的时候,楚国的掌门人熊蚡冒也去世了,他的兄弟熊通杀死了侄儿代立。
熊通一生精力旺盛,在位五十年间东征西伐,成为了汉江流域一带的霸主。
强势的熊通又一次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
自此楚国领导人一律称王,直至被秦所灭。
公元前740年(周平王三十一年),楚武王之子楚文王熊赀建都于郢(湖北省江陵县附近)。
这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
当齐桓公初霸春秋的时候,楚国也开始从一个女人的手中走向了辉煌。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楚文王从息侯那儿抢回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有很多种称谓,有人叫她息妫,有人称她为桃花夫人,更多的人尊称为文夫人。
美女息妫的故事很多,然而对于楚国有影响的是她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老大熊嬉、老二熊恽。
娶息妫后的第七年,楚文王熊赀病逝。楚国的江山接力棒传递给了文夫人的大儿子熊嬉——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后世称为庄敖。
而从被称为庄敖的熊嬉时代过渡到楚成王的熊恽,这段历史显得迷离而复杂,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为:庄敖五年的时候,熊恽依靠一个很小的随国的势力,成功发动政变,弑兄熊嬉。
这段史料经不起考据,因为庄敖五年,熊嬉***不过十二岁,而后来成为楚成王的熊恽更小。
另一本记载春秋大事的重量级史书《春秋左传》对太史公提及的这一宫廷政变只字未提,却记载了文王死后其弟子元公然对文夫人的性骚扰,以及文夫人后来如何运用智慧,除掉楚国王权***的威胁者子元。
在残酷而美艳的宫廷争斗故事背后,文夫人为她的小儿子保住了楚国的江山。
楚成王元年(前671年),文夫人以斗谷於菟为令尹,辅佐年幼的成王,重用一干能臣武将。在政治上,布德施恩,摒弃文、武二王过去对汉东诸国的高压政 策,结交中原各诸侯国,并遣使送重礼至周天子,重新表示对周室的尊敬。周天子大悦,赐胙(注:胙,代表喜福的祭肉,是天子亲近臣子的表示),发话了,楚国 你就好好帮我管理南方那些诸侯和夷人吧。
楚国大治,确立了在南方的霸权。
楚成王三十三年(前639年),乘齐桓公逝世,中原诸国混乱,楚国人开始了向中原的扩张。在泓水,楚国人大败刚刚平息齐国内乱、打着仁义之师的假霸主宋襄公,成功地向中原诸侯宣告,楚国正式加入了春秋争霸战。
泓水之战后,中原曹、卫、陈、蔡诸多小国纷纷投入了楚国人的怀抱。楚国风光一时。
谁来替齐、鲁、晋、宋这些传统的中原诸强换回颜面?
但中原诸侯的日子都不太好过。齐、晋都是经历着诸子内乱的阵痛;秦国和楚国一样被视为夷蛮;宋国为了强出头,已经被楚国人打得头破血流。
似乎没人能够与强大的楚国人对抗。
一切皆有可能。
因为晋公子重耳结束了他传奇的流亡生涯,回到了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君主。
晋国是姬姓封侯,名声地位都比较显赫,但进入春秋,即陷入了长达百年的兄弟分裂和内乱(曲沃武公之乱)。
从百年的内战泥潭中挣扎出来的晋国,在晋武公和晋献公的手中开始走向了扩张。不过与楚国不同的,因为一个女人,原本蒸蒸日上的晋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这个女人也是晋献公在伐骊戎时抢回来的女人:骊姬。
在骊姬的精心策划下,晋国搅起了翻天覆的政治风云,太子申生被杀,重耳、夷吾逃亡国外。
骊姬毕竟是一个在晋国政治根基不深的女人,晋献公在的时候还能有靠山,晋献公一死,晋国的那帮士大夫就跳出来进行“拨乱反正”了。骊氏姐妹的儿子奚齐、卓子还没看到春天的花开,便经历到现实的冰冷,被晋国的大夫里克和郑丕所弑。
晋国的内乱给了邻边秦国插手中原事务的机会,夷吾在秦国人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
成为晋惠公的夷吾却没有买秦国人的账,反而趁秦国灾荒落井下石,向秦国挑起了战争,在国内又大肆排除异己,晋国的政局依然乌烟瘴气。
秦国人在夷吾身上做了亏本买卖,把第二笔投机买卖放在了流亡的另一个公子重耳身上。当夷吾逝世,重耳在秦兵的拥护下回晋,当上了晋国的君主。
晋、秦之间联盟暂时达成,从双方的纠纷和国内矛盾抽身出来,将目光放在了崛起的楚国人身上。
尽管内乱纷纷,但晋国的强势其实已经不可避免。在晋献公时,晋国就首先将国内的部队编制扩展为了两个军(晋献公本人率领上军,后来的倒霉蛋太子申生统率 下军)。而就在晋惠公被秦国人所俘虏时(前645年),晋国的士大夫们联合进行了一场在军事史上重大的改革,“晋于是乎作州兵”,招兵对象不限于“国 人”,扩大了兵源。这一切都为晋文公上台后的强势打好了基础。晋文公上台后不久,晋国就将军队扩为上中下三军,郤縠为中军主帅;狐偃为上军主帅,狐毛佐 之;栾枝为下军主帅。
(前633年)晋文公四年,楚国联合陈、蔡、郑、许四国攻打宋国,宋成公向晋文公求救,希望晋文公看在当初流亡宋国时宋襄公对其礼遇有加的情分上,出手援宋。
流亡时受到隆重接待不假,可楚成王在重耳流亡楚国时对他也不错,重耳甚至对成王许下日后如果两国兵刀相见,晋人定当退避三舍以谢成王款待之情。
重耳是个聪明的人,或许在酒宴上的一席话是他已经预料到日后晋、楚之间的摩擦必不可免。
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是完全不能再容忍楚国的崛起扩张,这才是晋国出兵的真正理由。
但是晋文公并没有猛打猛撞,他决定先派兵打投靠了楚国的小国曹卫,围曹、卫而救宋。
公元前632年春,晋文公以郤縠主帅,先轸为副帅,率大军攻打曹、卫,很快占据了曹、卫。副帅先轸在灭曹、卫的战争中表现优秀,恰郤縠逝世,先轸很快被提拔为三军元帅。
先轸,又称原轸,是当年跟随重耳流亡的近臣。
占据曹、卫后,楚国人并没有如晋国人所愿放弃围宋而救曹、卫。此时先轸向重耳提出,如果就晋国的军队同楚国开战,势孤力单,如要取胜,一定要把齐、秦两国拉进来。
先轸提出一个妙计:一方面把曹、卫的部分土地划割给宋国,一方面又请齐、秦为宋国向楚国说情。对于齐、秦二国的说情,楚国当然不给面子。晋国趁机联合齐、秦,共同对楚作战。
面对晋、齐、秦三国强敌,楚成王熊恽经历多年政坛风云,心知再持续攻宋,对楚国不利,准备撤军。
楚成王想撤,他的部下却不干。
楚军元帅子玉。
子玉是楚国的令尹,以善战著称,自大而残暴。楚成王征讨宋国前,曾让令尹子文在睽地搞军事演习,子文一早上就演习完毕,没责罚一个士卒;而让子玉在著地搞军事演习,一天才结束,子玉就鞭打七人,并用箭射穿了三个人的耳朵。
子玉无德,但他身后却是楚国***的氏族若敖氏。所以面对强势的子玉,楚成王不满意,却拿他没什么办法,还不得不令子文让出了令尹的位置,并让子玉担任了征伐宋国大军的主帅。
楚成王想撤,子玉说还没解决宋国人,他谁也不怕。
可以对国君的命令视若无物,子玉有他的资本:伐楚大军中,他的宗族部队是主力,他有资格向国君说“不”。
对这位令尹的抗命,楚成王只能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自己率部回国,由子玉的宗族部队带上陈、蔡、许、郑联军,与晋、齐、秦三大高手抗争。
子玉也并非完全的有勇无谋之辈。他展开了攻心战,派使者告诉晋文公,如果晋文公恢复曹、卫两国国土和政权,楚军就撤出宋国。子玉这招很厉害,如果晋国不答应,出师则无名,如答应则白忙活,威信必大打折扣。
先轸却棋高一着,使用激将法,将楚国使者扣押起来,然后私下向曹、卫允诺恢复其国,条件是与楚断交。曹、卫得到这样的承诺,立即与楚国断绝了同盟关系。
楚人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子玉大怒,率军直逼晋军,以图与晋军决一死战。
楚国人急,晋军却不紧不慢,重耳说,我得兑现当年对楚成王许下的承诺,遇楚军退避三舍。
这一退,退出了晋文公重义守信的美名,也将楚国人诱入了晋、齐、秦、宋四国设的口袋阵中。
在城濮,双方展开激战。先轸令下军进攻楚国较弱的右军,并让下军驾车的马统统蒙上虎皮,向前横冲直撞。楚军右军驾车的战马视为虎,吓得迈不动马蹄子,全 部伏卧于地。楚右军大败。而晋上军主将狐偃、栾枝则伪装主将后退,在阵后用车摇曳树枝,以引诱楚军,楚左军不知是计,放胆追杀,被先轸指挥中军拦腰斩断。
楚军大败,伤亡惨重,子玉仅带部分士卒突围。
城濮之战,楚国大败,晋国凭此战称霸诸侯,晋文公成为霸主。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先轸:
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位“三军”元帅,他的战绩证明了他能配得上这样的称号。城濮之战,奠定了晋国的霸业,也有力地阻止了楚国势力向北的扩张。然而,这不是先轸的最后演出,五年后,先轸又一次在崤之战中大败秦军,巩固了晋国的霸业。
先轸在战场上英勇无敌,平常也是一个直爽的人。因为晋襄公放了三员秦大将,先轸一时气愤,竟啐了晋襄公一口。后来深觉不安,在与狄人作战中自己御去头盔甲胄,驾单车冲入狄军 狐偃简介 ,战死沙场。
一个真正的将军,战死疆场或许是他***的归宿了。
楚成王:
楚成王熊恽是个苦命的孩子,从还未懂事的孩童时代开始,他就不得不卷入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中。小小的年龄就背负上弑兄继位的恶名。在位四十五年,将楚国带向了强盛,经历过泓之战的辉煌,也不得不直面后来城濮之战的失意。晚年,却被自己的儿子太子商臣逼迫自杀。
不知他那位倾城绝代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母亲文夫人是否对他说过:做女人难,但做国君更难,尤其是做一个有抱负的国君。
战争猜想:
城濮之战是影响着春秋格局的重要一战。而在中国战争史上,城濮之战也是一次成功的谋略战,退避三舍、以虎皮蒙马、马车拖树枝起灰尘,这些后世兵家看起来 的小儿科,对当初还以礼为战的春秋时期来说,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创举。而楚国的失利再次告诉了人们,在春秋,真正阻止晋齐秦楚等强国称霸的,或许不是其他 诸侯,而更是那些国内无法制衡的士大夫们。
城濮之战楚国虽败,但楚成王也趁机铲除了国内***的大夫势力,为后来的楚庄王称霸奠定了基础。
如果当时楚成王能镇服子玉,审时度势地选择撤退,接下来的春秋争霸,又会是怎样的一番过程呢?
城濮之战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就是历史上这方面的典型战例之一。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次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业遂告中衰。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并在泓水之战中挫败宋襄公图霸的企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小国家。正当楚国势力急剧向北发展的时候,在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带的晋国也兴盛了起来。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泓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这时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而依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扼制晋国势力的东进和南下。而晋国也不甘心长期局促于黄河以北一带,于是便利用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成公于危急中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晋国大夫先轸认为这正是“报施救患,取威定霸”的良机,力主晋文公出兵。但是,当时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劳师远征,有侧背遇敌的危险;况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无必胜把握。正当晋文公为此踌躇犹豫之际,狐偃进而向晋文公提出建议:先攻打曹、卫两国,调动楚军北上,以解救宋国,这样就坚定了晋文公出兵的决心。战略方针确定后,晋国君臣随即进行了战前准备,将原来的两个军扩编为上中下三个军,并任命了一批比较优秀的贵族官吏出任各军的将领。准备就绪后,晋文公遂于公元前632年1月统率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国,很快占领了整个卫地。接着,晋军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三月间,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
晋军攻打曹、卫两国,原来的意图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然而楚军却不为所动,依然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于是宋国又派门尹般向晋告急求援。这就使得晋文公感到进退为难:如不出兵驰援,则宋国力不能支,一定会降楚绝晋,损害自己称霸中原的计划;但若出兵驰援,则原定诱使楚军于曹、卫之地决战的战略意图便将落空,且己方兵力有限,在远离本土情况下与楚军交战恐难以取胜。为此,晋文公再度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先轸仔细分析了形势,建议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由宋国出面,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由他们去请求楚军撤兵。同时晋国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宋国,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楚国同曹、卫本来是结盟的,如今看到曹、卫的土地为宋所占,必定会拒绝齐、秦的劝解。齐、秦既接受了宋国的厚礼,这时便会抱怨楚国不听劝解,从而同晋国站在一起,出兵与楚国作战。晋文公对此计颇为赞赏,马上一一施行。楚成王果然拒绝了齐、秦的调停,而齐、秦见楚国不给自己面子,也大为恼怒,便出兵助晋。齐、秦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放弃中立立场,使得晋、楚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楚成王看到晋、齐、秦三大国结成联盟,形势明显不利于己。就主动把楚军撤退到楚国的申地(今河南南阳),并命令戍守谷邑的大夫申叔迅速撤离齐国,要求令尹子玉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避免与晋军冲突。他告诫子玉,晋文公非等闲人物,不可小觑,凡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知难而退。但是子玉却骄傲自负,根本听不进楚成王的劝告,仍坚决要求楚成王允许他与晋军决战,以消弥有关他指挥无能的流言,并请求楚成王增调兵力。楚成王优柔寡断,同意了子玉的决战请求,希冀他侥幸取胜;但是又不肯给子玉增拔充足的决战兵力,只派了西广、东宫和若敖之六卒等少量兵力前往增援。
子玉得到了楚成王增派的这部分援兵后,更加坚定了他同晋军作战的决心。为了寻找决战的借口,他派遣使者宛春故意向晋军提出了一个“休战”的条件:晋军撤出曹、卫,让曹、卫复国,楚军则解除对宋都的围困,撤离宋国。子玉这一招不怀好意,实际上是要让晋国放弃争霸中原、号令诸侯的努力。但晋文公棋高一着,采纳了先轸更为高明的对策:一方面将计就计,以曹、卫同楚国绝交为前提条件,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另外扣留了楚国的使者宛春,以激怒子玉来寻战。子玉眼见使者被扣,曹、卫叛己附晋,果然恼羞成怒,倚仗楚、陈、蔡联军兵力的优势,气势汹汹地扑向晋军,寻求战略决战。晋文公见楚军向曹都陶丘逼近,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诱敌深入,后发制人,遂下令部队主动“退避三舍”,撤到预定的战场——城濮(今河南濮城)一带。
晋军的“退避三舍”,实际上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棋,它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在军事上造就了优势——便于同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激发晋军将士力战的情绪;先据战地,以逸待劳等等。从而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晋军的主动后撤,楚军中不少人都感到事有蹊跷,主张持重待机,停止追击。然而刚愎自用的子玉却认为这正是聚歼晋军,夺回曹、卫的大好时机,挥兵跟踪追至城濮。
城濮之战是谁和谁打的
城濮之战是晋国和楚国在卫国城濮打的战役
拓展
城濮之战的故事
起初,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闲谈中,成王问他:“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之后,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开众将商量,看如何救宋。[5]当时情况是:想向楚国去说情,怕楚国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愿意,而且又怕齐、秦不赞成,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先答应宋国,并说明原因,叫他先和齐、秦联系,请齐、秦与楚交涉,送些礼物给齐、秦。而晋先出兵伐曹、卫,把曹、卫灭掉,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以补偿宋人的损失。
楚成王见晋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将子玉不要去逼近晋师与之交战,说:“晋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晋国,什么危险他都经历过,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决定的,像这样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诫子玉要知难而退。可是子玉却不肯听,仍要和晋人打仗,于是派人向成王求战,说:“我不敢说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说闲话人的嘴。”成王听了不大高兴,就给他比较少的部队。
此后,子玉便派使者宛春对晋人说,你们如放了曹、卫的国君,我们也就释宋之围。晋文公听从先轸的建议,一面将宛春抓起来以激怒楚国,一面私下对曹、卫说,许他们复国,并使曹、卫告绝于楚。子玉得知后大怒,就带兵进逼晋师,晋文公便叫晋师向后退却,为此,一些将领很不满,说:“我们是国君率领队伍,他们是臣子作帅,现在君避臣,不是太丢脸了吗?”而狐偃说:“出兵要理直,气才会杜盛的。理亏气就会衰。我们国君曾受过楚君的恩惠,也曾说过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们忘恩失信,那就是理亏,他们就理直,士气就会高。如果我们退了以后,他们仍不撤兵,那就是他们理亏。”于是退了三舍(九十里)。没想到,子玉竟然追了上去,于是,战争开始了。
城濮之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城濮之战读音、城濮之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