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我们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过中秋节。而我的家乡桐木湾村,却把中秋节安排在农历八月十四这一天,实属罕见。据传这有个故事,要追溯到清代了。(我们村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叫桐木湾村)
桐木湾古村青石板巷
桐木湾村是州县闻名、三堡传诵的秀才村,村里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以及有160多年的清代书院:东川书院(市级文物)。桐木湾村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世代相传闯王曾来此(李氏宗祠里至今仍供奉着据称是闯王的雕像),朱德带领湘南起义部队走过桐木湾万福桥到达圣公坛休整。村南的白石岭更是历代文人墨客经常光顾的风景胜地,悬崖峭壁上至今仍有文人墨客留存的诗歌和墨宝。
而我们村八月十四过中秋的独特习俗,更是为整个湘南地区添加了色彩。
航拍桐木湾古村
相传一百六十多年前,桐木湾村一女子参加了著名女将洪宣娇领导的抗清队伍。一天,洪宣娇听说桐木湾村的女子非常劳累,连过中秋想回一趟娘家都抽不出时间。非常体恤女性的洪宣娇便建议桐木湾提前一天过中秋,以便于这里的媳妇中秋这天回娘家,同时也方便桐木湾外嫁的女儿提前一天回桐木湾孝敬父母。后经村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商议,决定把桐木湾的中秋节安排在八月十四这一天。从此,无论是桐木湾的媳妇,还是桐木湾外嫁的女儿,每一年都有两天是在过中秋。这种风俗已经流传了一百六十多年。
八九十年代,家乡的中秋节异常让人怀念,那时我们还是小孩子,物质生活还比较匮乏,最大的愿望便是过节。我们村的中秋节除了嫁到外面的女儿回娘家过节,包粽子、吃月饼,最有意思的就是排水干塘捕鱼、全村分鱼这件事。
温馨一幕
农历十三的下午,就开始拦河坝,给鱼塘切断水源。这在我们小朋友中可是件大事,我们奔走相告,纷纷来到宗祠门前的鱼塘,鱼塘前那块晒谷坪一时成为欢乐的海洋。那时没用抽水机排水,而是人工舀干。用一个大木桶两头系上棕绳,然后两个人相互配合,将绳子一松一紧、一放一拉一送,水就舀出去了。晚上接上灯,两人一组,分两三组轮换,一直到天亮。
通常是天没亮,我们就去祠堂门口的鱼塘看水排干了多少。大概早上七八点,鱼塘只剩少量的水,负责捕鱼的族人就下塘抓鱼了。等大鱼抓得差不多,岸上的人才可下去抓小鱼据为己有。大家实在等不及了,纷纷下鱼塘,鱼塘一时处处是人!村长一看不行,操起瓢舀起淤泥就往大家身上泼,大家基本中弹,纷纷往岸上撤。看到大家脸上和身上的淤泥的狼狈样,大家都开怀大笑,整个鱼塘都是一片笑声。
大点的鱼捞完之后,每个生产队都把自己队分到的鱼杀了,按每家每户的人口给大家平分。
那时候我们很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今天几百块钱一盒的月饼和几千块一斤的茶叶所能比的。那种快乐来自内心,纯粹而质朴。
我们十四的中秋节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节日符号,他体现了我们这个600多年古村独有的文化,体现了我们对女性的尊重,也体现着乡村质朴简单的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