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播剧《三十而已》即将大结局,而里面最触动我的,还是三十岁的王漫妮。
她从小生活在小城市里,二十岁只身一人到大城市打拼。三十岁她说心气没了,想回家。
可在舒适、安逸的小镇过了一段日子,却感觉家也不像家了。最后她还是告别了父母,回到了上海。就像剧中于伯说的,“所有选择漂的人,在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后,你就是你自己的家了,在撑起你自己的天”。
其实我倒是挺理解王漫妮的。
我也来自一个小城。小城的高楼大厦没有那么密集,人们的生活过得很慢,悠闲且惬意。朝九晚五的工作后,人们晚上会选择遛狗、在湖边散步,固然也很少有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日子。房子外的蝉鸣聒噪,推开窗就能闻到花香,是小城独有的魅力。
当然,这里充满了人情味、烟火气。巴掌大的地方,人们总会不经意感叹“原来你也认识他啊”,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舒适又得意。所以遇到点儿事,就会想着是不是能讲讲人情,图个方便。自然,经营人情的学问比能力显得更重要一些,对啊,人情可以最硬通的货币。到要找工作的年纪,公务员、教师、医生变成了长辈们最推荐的职业。父母们不都愿意孩子出远门,“在外漂泊的日子该有多累啊,回家多好”。
可是我也像王漫妮一样,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这样的日子好像总是缺了些什么,说不出来。
在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我将王小波的话贴在桌前——那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的血液里还是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妄不羁的旅途,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但是这种兴奋、不甘,却在二十二岁变成了不安、焦虑,最后在漫长的虚无的时间里被消磨。困在小城的日日夜夜,恐惧被放大、信心被消磨,挣扎在被局限的思维里,抬头看到的还是只有方寸之地。比失败更可怕的,是失去了斗志。
我们都活在时间里,但脚步却不同于时间。有时我们跟不上时间,有时又比时间走得要快。跟不上时间的时候,我们快马加鞭,一心往前赶。快于时间的时候,如果内心没有目标,就会迷茫和焦虑。
不得不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所以我也理解了为什么人们说,“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夹在中间的我困惑不已”。但是人生的路还长呢,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愿你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