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经常给大家推荐纪录片,其中有一类我特别偏爱,看它时最为放松愉快。
它,就是美食纪录片。
尤其晚上把孩子哄睡后,让老公点好外卖、打开电视,开启罪恶的“深夜食堂”。
虽然,半夜吃太多东西有点不健康,但偶尔为之,当下的幸福感是真实且强烈的。
这时,再配合一部美食纪录片,用魔法叠加魔法,让幸福来得更猛烈些。
我梳理了一下近期爱看的、刷过不止一遍的美食纪录片。它们都是这几年,更新比较稳定、口碑比较不错的系列纪录片。
有的已经出了八季,有的近两年才推出,有的角度很新颖,有的让人涨知识。
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下它们吧~
① 《早餐中国》(1-4季)
豆瓣8.0~8.7
收看平台:腾讯VIP免费
特色:每集7分钟,一顿早饭的功夫
对中国人来说,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不仅要吃得饱,还得搭配得当、营养均衡。
而《早餐中国》,就是一部专门介绍中式早餐的纪录片。
不过,它的画风没有《舌尖上的中国》《风味原产地》那么精致,反而透着一点“糙”。
糙在哪呢?
首先,它一集只介绍一种美食,时长也就五六分钟,跟看个预告片差不多。
但短有短的好处,你可能在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云吃”完了长沙肉丝粉、凯里酸汤粉、汕头猪血汤、福安水煎包、台江羊瘪粉、贵阳肠旺面、新疆烤包子……
这种吃法既解压又解闷,还不长肉,顶多就是有点费口水!
▽长沙肉丝粉
▽凯里酸汤粉
▽福安水煎包
▽新疆烤包子
▽宁夏羊杂碎汤
其次,片中美食大多来自街边小店,或是居民房改建的苍蝇小馆。
三四十平米、四五张餐桌,从店内环境到制作工艺,都跟高大上沾不到边儿。
但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越是这种貌不惊人的苍蝇小馆,越可能好吃到让你把持不住。
不信?
你看这几位大爷大叔小伙子,为了吃口刚出锅的水煎包,提前撑着小塑料袋守在炉边的样子,是不是认真到有点可爱?
但这还不是最可爱的,第一季第一集中,那个上演销魂版“嗦粉”教学的长沙小哥,才真的要把我笑死了。
他说,他以前是一口一口把粉咬断,然后斯斯文文地吃下去。
有一天,开米粉店的老爸看不下去了,说,“崽啊,你咋是qiá粉啊,要嗦晓得不?要shuān!懂不?
结果,小哥就变成了现在这个画风~~~
目前,这部纪录片已经出到第四季,豆瓣评分8.6,口碑上属实是稳扎稳打。
而且,每次打开它,就好像一下子回到老家,回到小时候那种简单踏实的生活。
热闹的小市场,熟悉的街坊邻居,常吃的家乡味道……哪怕只是隔着屏幕“云体验”,也能感受到温暖和治愈。
②《人生一串》(1-3季)
豆瓣8.5-8.9
收看平台:哔哩哔哩VIP免费
特色:吃的就是这个烟火气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以精致大气的画风、包罗万象的风味、别具韵味的解说,为国产美食纪录片打了个样;
那么,《人生一串》就是以简单粗暴的味蕾挑逗、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为吃货们点亮了烧烤界的夜宵地图。
从连皮带肉、烤到颜色金黄的四川凉山小猪肉,到先卤后烤、鲜嫩入味的云南昭通牛肉把把烧;
▽凉山小猪肉
▽昭通把把烧
从以红柳为签、撒上一把粗盐就能烤出羊肉鲜甜的新疆大串,到入口爽滑、连汁带肉一饮而尽的广东湛江烤生蚝;
▽极品罗布羊大串
▽广东汕头烤生蚝
这种隔空撸遍全国烧烤摊的要命架势,还真不是哪个正经吃货能顶得住的。
难怪每当片尾曲响起时,弹幕上都会飘过整齐划一的“多谢款待”,感谢导演又请网友们“吃”了一顿豪华宵夜。
光是展示烹饪方法和秘制辛料不够,拍摄团队还走访近30座城市的500个烧烤摊,为观众解锁了不少触目惊心的“暗黑食材”。
大家都听说过东北人喜欢吃烤蚕蛹吧?但你们知道,他们把蚕的一生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吗?
成年前,被大火烤稣外皮、文火煎熬内部,做成外酥里嫩的“烤青蚕皮”;
成年后,还要被剪去翅膀、串成一串,做成“烤蛾子”(画风太惨烈,我就不放图了)……
还有广西百色的烤猪眼睛,经过小火慢烤后滋滋冒油,看着好像跟其他肉串没啥区别。
但若将整颗咬下去,就能瞬间体验到眼浆在口中爆开的感觉,那酸爽简直不敢想象……
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烹饪方式,烧烤可能很难跟高大上沾边。
但每当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我们就总想约个三五好友,来到烟雾缭绕的烧烤摊前,左手啤酒、右手肉串,好让自己重新抖擞精神,迎接崭新的第二天。
我想,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目前,这部纪录片已经更新到第三季,豆瓣评分维持在8.5,发挥也算比较稳定。
但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对餐营业的影响,它也注定与前两季不同——
比如,摄制组原本打算拍摄,东北人在腊月的冰天雪地里,围着炉子吃烧烤的热闹场景。
但因为哈尔滨和沈阳疫情不断,导致他们直接被拦在两地之外。
还比如,疫情的到来,让大家的用餐习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发生了改变。
尤其在面对镜头时,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戴上口罩。
但越是如此,过去那种无拘无束、高谈阔论的鲜活画面,越令我们怀念。
③《风味人间》系列
豆瓣8.4-9.3
收看平台:腾讯VIP免费
特色:舌尖上的全球
说到美食纪录片,就绕不开“陈晓卿”这个名字。当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多少吃货看得心醉神迷、心驰神往,流下羡慕的泪水与口水。
而《风味人间》,就是陈晓卿继《舌尖》之后,拍出的另一部力作。
但与前作不同的是,它不再局限于中华大地上的美食。
而是放眼全球,带大家感受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有一集叫“甜食缥缈录”,讲的就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甜味美食的追求与探索。
其中,有从尼泊尔200米高的悬崖边,冒着生命危险猎取的崖蜜;
有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被称为“土耳其甜点皇冠上的明珠”的果仁蜜饼巴克拉瓦;
有扬州瘦西湖边,早茶店里热气腾腾的千层油糕;
还有苏州水塘里质地娇柔、吹弹可破,却能给佳肴带来一丝天然甘甜的鸡头米……
就像旁白说的,“环球同此凉热,边界逐渐模糊,地球上多元的风土,孕育出多彩的食物。”
而食物的背后,不仅有浓浓的人情,更藉由风味的流转,记录了人类迁徙的脚印。
④《风味原产地》系列(甘肃、贵阳、云南、潮汕)
豆瓣7.4-8.5
收看平台:腾讯VIP免费
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美食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一部《风味人间》,让“陈晓卿”这个名词,火遍了大江南北的吃货圈。
而《风味原产地》系列,同样出自陈晓卿团队之手。
它一共去到甘肃、云南、贵阳、潮汕四个“原产地”,并通过挖掘当地“鲜为人知”的食材与风味,展示了这些地区最具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与风土人情。
比如,大家都喜欢吃烤羊肉串吧?但甘肃人最懂得如何“因材施教”,激发羊肉的鲜美。
嘉峪关烤肉店的师傅,会将预热过的羊肉串,放进滚沸的羊油里锁住汁水、增加风味;
然后借助油脂的表面张力,让调料均匀地附着在肉串上;
最后放回烤炉上继续炙烤,直到烤得表皮焦酥,内里却仍然弹嫩多汁。
还有在甘南地区,藏族牧民饲养着一种肉质细嫩、几乎没有腥膻味的甘加藏羊。
但由于海拔太高,常规方式难以煮透,藏民们就将羊肉装进羊肚,再把炙烤多时的鹅卵石也投入进去,扎好封口。
这样,当内部积累到一定热量和压力后,整个羊肚就宛若一只天然高压锅,让羊肉被蒸煮成熟的同时,又被炙烤得表面金黄。
总而言之,虽然土地相对贫瘠、物产相对匮乏,但生性豪迈粗犷的大西北人民,总有法子让每一道食材物尽其用,释放出最“浑然天成”的美味。
我也是看完才知道,当年的河西走廊之旅,尽管精心做了攻略,但还是错过了很多美食。
也好,又给我再去一趟的理由。
⑤《寻味》系列(顺德、东莞、贵阳)
豆瓣8.3-9.0
收看平台:腾讯、央视网、咪咕、西瓜免费
特色:看历史、享美食
看完《风味原产地》系列,你可能会发现许多闻所未闻,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独特美食。
但如果想进一步深入城市,探寻更多不一样的地方美食,可以看看《寻味》系列。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顺德并不是一个“市”,而是广东省佛山市下面的五个行政辖区之一。
但它,却凭借自身强大的饮食文化,被誉为“粤菜发源地”“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厨师之乡”。
顺德人民对“吃”有多讲究呢?
光是鱼的做法,他们就研究出了几百种。
什么凉拌鱼皮、煎鱼骨、鱼肠煎蛋、辣椒饼蒸鲮鱼、桑叶鲮鱼丸汤、鱼汤柚皮、酿鲮鱼、鱼塘公焖鱼、头菜蒸鱼腩、桑拿鱼……
▽凉拌鱼皮
▽鱼汤柚皮
▽辣椒饼蒸鲮鱼
尤其是那道“酿鲮鱼”,需要将整只鲮鱼的皮骨,完完整整地去掉;
然后把鱼肉剁成鱼茸,加入火腿、香菇、马蹄、花生、粉丝等配菜,通过手工摔打成馅,再塞回到鱼皮里继续烹饪……
这制作工序之复杂,也是没谁了。
还有粤式甜品界的“招牌”双皮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诞生于顺德。
但当地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不断升级做法或加入新的配料,推出了椰奶冻、炒牛奶等美食。
▽兑入椰汁做成的椰奶冻
▽加入蟹子和榄仁的炒牛奶
除了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顺德人在刀工厨艺上的各种绝活儿,也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像鳙鱼、草鱼这样的鲤科鱼类,除了脊骨之外,还有一百多根肌间刺。
但顺德厨师不仅熟知每一根刺的排布,还能用精准的刀法将鱼刺一一剔除,让吃货们既能享受到鱼肉的鲜美,又不会被鱼刺破坏享受美食的心情。
难怪好多网友在看完纪录片后,都纷纷发出由衷的感叹,表示“来生愿做顺德人”。
除了顺德,《寻味》系列还拍摄了贵阳篇和东莞篇,豆瓣评分也都在8.1-8.3左右。
感兴趣的童靴,不妨到纪录片中寻访一番,看看当地有哪些颇具传奇色彩的美食。
⑥《水果传》系列(1-2季)
豆瓣8.5-8.6
收看平台:腾讯、哔哩哔哩、西瓜免费
特色:
从未想过,有人竟然会水果拍摄一部纪录片。
而且,每一帧画面都鲜活绝美,仿佛隔着屏幕,就能闻到、摸到、尝到这几十种神奇的水果。
比如,台湾阿里山有种叫爱玉的水果,只需摘下来放在水里洗,就能将清水变成果冻。
可可果刚摘下来时,果肉是白色的,一点巧克力的味道都没有,吃起来有点像山竹。
柿饼上面的白霜,并不是人工撒上的白糖,而是在时间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葡萄糖结晶。
还有这种有着鱼子酱一样果粒的长细条橙子,有着1800万年历史,是柑橘类水果的祖先……
目前,这部纪录片一共出了两季。
片中,横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讲述了上百种孩子们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水果。
每一种水果,都蕴藏着独特的背景故事,包括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知识。
通过这些水果,孩子们不仅可以丰富学识,更能拓宽眼界、得到不一样的启发。
⑦《老广的味道》系列(1-8季)
豆瓣7.2-8.4
收看平台:腾讯、爱奇艺、西瓜免费
特色:食在广州
说到美食,大家可能都听过“食在广州”这句谚语。
它最早引自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到的一句话——“天下食货,粤东尽有之,粤东所有食货,天下未必尽有”。
但中国美食这么多,为什么粤菜有如此高的地位呢?
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商业之都”的广州,自纳入中原统治以来,就在不断吸纳各地的饮食文化;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传承了孔子所倡导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风格,烹饪技法非常复杂、精细。
而这部《老广的味道》,就将广东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点心甜品、卤味烧味、海鲜菜肴,统统一网打尽。
其中,有“鬼斧神工”的汕头手打鱼丸;
有粤式点心界,号称“四大天王”之母的叉烧包;
有皮薄且韧,微微透出虾色,一定要有12道褶的虾饺;
有表皮酥脆、肉质鲜嫩的烧鹅……
还有许多外地人不敢尝试,但别有一番滋味及营养价值的另类食材。
比如,沙虫、桂花蝉、龙虱、田鼠等。
总之,看完这部纪录片,无论想不想吃、敢不敢吃,你一定会对粤菜有全新的认知。
⑧《傲娇的湘菜》系列(1-2季)
豆瓣7.0
收看平台:芒果TV免费
特色:嗦粉狂魔来了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湘菜的纪录片。
它一共出了两季、24集,每集30分钟,分别从米粉米食、街头小吃、组庵湘菜、湘西特色、湘式辣味等不同主题,展现了湖南地区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
比如,你们都知道湖南人是“嗦粉狂魔”吧?
这部纪录片就用整整一集的体量,来讲述湖南各地的特色米粉,是怎样自成一派、谁也不服谁的。
▽衡阳人喜欢吃鱼汤炖出的“鱼粉”
▽常德人喜欢吃香料药膳卤制“津市牛肉粉”
▽娄底人喜欢猪肉码子 红油辣汤的“青树坪米粉”
简单来说,圆的、扁的、干的、湿的,每一种生动的湖南方言背后,都有一碗兴盛不衰的米粉。
还比如,在“巷味争食记”这一集中,纪录片讲到了新老两派“臭豆腐”的传承者,在制作工艺上的变革与坚守。
老派“臭豆腐”传人,坚持传统制作工艺,用冬笋、香菇、豆豉和紫苏熬水半小时,再加52度曲酒,历经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发酵成臭豆腐的卤水。
新派改良者,为了迎合市场、把臭豆腐的风味最大化,则调整了“灌汁”这一步骤。
但就像纪录片中说的,无论是老派还是新派,都脱离不了对传统的改良或延续。
也正因如此,这道特色小吃才能始终稳坐长沙街头美食的头把交椅。
⑨《征途》系列(辣椒、螃蟹)
豆瓣7.4-8.0
收看平台:央视网免费
特色:辣椒是如何征服中国人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辣椒无疑是一种“舶来品”。
它起源于墨西哥,直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才被带回欧洲,并传往世界各地。
明朝末年,辣椒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
并在此后数百年时间里,通过一次次的舌尖交锋,改变了大半个中国的饮食味觉。
而这部由央视推出的《辣椒的征途》,就将镜头对准我国的辣椒原产地及重要食辣地区,带我们探寻辣椒带来的风味变迁,以及各地不同的食辣文化。
比如,云南的基诺族人将肉糜加入小米辣舂臼,经牛苦肠汁液浸泡,再加入其他调味,做成传统美食剁生。
傣族人将不同香料与辣椒混合,可以组成几十种不同口味的蘸水。
贵州人,喜欢在辣椒酱中加入爬岩鳅,并经过发酵腌制,形成酸辣交织的独特口感。
四川更不用说了,大大小小的火锅店里,都弥漫着麻辣的味道。
湖南人不仅自己吃辣,还把用小米辣、黄贡椒、干辣椒炒制而成的口味虾推向全国……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吃辣,也可以打开《螃蟹的征途》,看看螃蟹是如何走上中国人的餐桌的。
只不过,那又是另一个全新的故事了~
好了,关于美食纪录片,我就分享到这里。
如果童靴们还看到过其他不错的,可以在留言区分享一下,看看谁发现的美食更惊艳~
还是那句话,生活就是在三餐四季中,一复一日,慢慢走过。
好好吃饭,就是生活最幸福的模样。
川妈说说
今天推荐的纪录片,大部分都可以在腾讯、爱奇艺、央视网等平台免费观看(个别需要VIP会员),具体在哪个平台看,我已经在文章中进行了标注,大家按需索取吧~
拓展阅读豆瓣9.3分,馋哭几亿人,这些美食纪录片也太下饭了
mom看世界:跟着二胎博士妈妈一起学育儿、看世界;这儿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还有独家的科学课程、阅读课程;来吧,养娃路上永远缺个好朋友!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