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韩版  还可  格式  制作工艺  氢气  避暑山庄  收购ACF  求购ACF  回收ACF  液压阀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日期:2023-04-22     浏览:28    评论:0    
核心提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 图/新京报 许骁 制图 10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称“港科大(广州)”)与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举办系列合作协议签约活动。根据协议规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1)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 图/新京报 许骁 制图

10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称“港科大(广州)”)与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举办系列合作协议签约活动。根据协议规定,港科大(广州)与南沙将立足双方各自优势,在共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六个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合作。

港科大(广州)由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和广州大学合作举办,由广州市人民政府资助,教育部于2022年6月批准正式设立,今年9月1日开学。港科大(广州)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代表性项目,从筹建期起即备受关注,因为港科大(广州)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设“枢纽”和“学域”的融合学科学术架构。

港科大(广州)是港科大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一个成果。作为世界知名高校,在QS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上,港科大排名40,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港科大位居第58名。作为一所年轻的世界一流大学,港科大的“科创”特点十分突出。近年来,港科大孵化了一批高科技公司,比如大疆创新、云洲智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港科大(广州)将如何不负使命,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为此,近日,新京报新京智库专访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是为“粤港澳知名高校校长访谈”系列报道之五。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 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供图

倪明选长期从事高性能体系结构、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高速网络、智能计算研究,曾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任教。2015年1月,倪明选出任澳门大学学术副校长;2019年1月,获任港科大首席副校长。2021年4月,倪明选被港科大委任为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

高端人才是建设科创中心突破点

新京智库: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大湾区建设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你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的突破点是什么?

倪明选:需要高端的人才。《纲要》出台后,我们也在想,大学能够扮演什么角色?对高校而言,我们最大的使命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高端人才。没有人才,想要发展是很困难的。二是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优秀科研成果,从而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新京智库:你觉得大湾区的高端人才还是不够?

倪明选:从全世界几大湾区看,粤港澳大湾区相对优质的高校或好的研究院所还是比较少。不可否认,京津冀地区有北大、清华等好的大学;长三角地区也有上海交大、复旦、浙大等一批优秀大学。大湾区尽管也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南方科大,以及港澳的一些好大学,但相对而言还是偏少,尤其是珠三角地区。

新京智库:10月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内地有七所大学进入百强,香港有五所。这是不是意味着香港高校在大湾区有很大发展空间?

倪明选:对,大湾区是给香港高校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空间。20年前,我从美国回香港工作,当时香港的条件比较好。这些年来,香港高校培养了不少高端人才,尤其是内地学生来香港读本科的,大学毕业后很多人都到国外去深造了。我观察到,从十年前开始,很多人也愿意留下来,搞科研创新,或者创业。

大疆创新的成功给学子们一个很好的鼓舞,很多毕业生发现,他们留下来(在中国)创业可能更好。这成为香港高校培养的人才是选择出国还是留下来的一个转折点。不过,他们不是在香港创业,而是去了深圳创业。我就反思,我们培养这么多的人才,他们为什么去深圳了?

后来发现,这是一个生态环境决定的,因为在香港创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港澳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个必然趋势。要不然,香港或澳门建立不起完整的创新生态链。就此而言,《纲要》对港澳高校而言是非常好的一个战略指引。

创新生态环境吸引港科大(广州)落地

新京智库:《纲要》提出,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这四个城市相较而言,在科技创新方面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倪明选:科技创新生态,最好的是深圳,广州还要继续直追;香港有很多优质的高校和人才,但创新生态不完整;澳门相对还要更弱一些。所以,如何把港澳的优势与广州和深圳的科技发展路线对接起来,把整个创新生态建立起来,我想是当前我们要做的一项最重要工作。

新京智库:一家企业到一个地方去设立一家新工厂,会考虑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一所高校在一个地方建一个新校区或设立一所学校,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港科大(广州)为何选择了在广州,在南沙?

倪明选:让我们一起来设想,港科大来到内地办学,需要考虑哪些重要因素?首先,我能否把优秀的老师请过来。培养学生是我们的任务,没有优秀的老师,怎么培养好学生?我们需要吸引天下英才到学校来,但他们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来广州,而不是去深圳、上海、北京?他们也在选择。

接下来的问题是,优秀的老师招来了,他们会想,“我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解决”,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能说港科大(广州)旁边有工厂,有大企业,就行了。关键是,这些高端人才的子女能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关系到人才能否留下来扎根,做科研、搞创新。所以,我们学校也在积极与各级政府协商,呼吁给港科大(广州)配套好的教育资源,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

南沙区政府也非常积极地投入资源。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牵头创办的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就在港科大(广州)旁边,与我校同一天开学。医疗配套资源也很重要,这是人才选择长期居住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观察到,南沙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得越来越齐全。随着港科大(广州)的入驻,南沙区的整体区域规划日趋完善,吸引力也日渐增强,不少企业跟随进驻。

尤其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发布后,港科大校友创办的企业纷纷表示,愿意来到南沙。不仅因为“南沙方案”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也因为港科大(广州)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尖端的科学问题,他们可以和港科大(广州)的老师们合作,在先进的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3)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位于南沙区庆盛,图为该校校园景色。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供图

新京智库: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你对此怎么看?这对于港科大(广州)来说意味着什么?

倪明选:二十大报告,我们有仔细聆听,听了非常兴奋。我记得很清楚,二十大报告提到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对一个国家来说,培养或引进高端人才是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不管是哪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科技推动的。现在,我们国家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下一步国家要强大,还是得依靠科技,依靠人才。

可以说,这也是港科大到广州来成立港科大(广州)的最重要使命,因为对我们高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才,为科技发展输送更多人才。二十大报告对我们而言就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

突破传统 大学要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

新京智库:港科大拥有良好的科创传统,曾培养了一批如大疆创新、云洲智能、一清创新等高科技企业。2021年,香港18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七家来自港科大。你觉得港科大作为一家高校孵化出这么多高科技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对于将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何意义?

倪明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年轻人的创意比你想象得还要多,你只要给他们空间去想。

首先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中心,有给定的题目,而且每个题目都有标准答案。但这束缚了学生探索新问题的能力。所以,解放学生的思想,是港科大(广州)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要给他们更大的创意空间。

其次,社会怎么评价高校?不可否认,港科大以及香港其他高校,从十几年前开始发表了很多论文,排名蒸蒸日上。但这是真正的一流大学要做的吗?我就问一个问题,一所大学,能不能说出三样全世界都知道的科研成果?可能很多一流大学都说不出来。

所以,我们就开始反思,一所高校的科研影响力在什么地方?港科大有一个好的传统是,从来不会给老师下达任何为了提升学校排名的指标,比如要求他们必须写多少发表在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的论文。港科大一直认为,打破学生思想的枷锁更重要。

为什么港科大会有更多成功的创业案例?首先,年轻的学生们看到大疆、云洲的成功案例后,他们也在想,自己创办的公司可能就是下一个“大疆”。

其次,我发现,很多创业的学生家庭经济压力相对比较小,没有那种一毕业就要赚钱、养家糊口的压力,所以敢去尝试。我年轻时,在美国也有创业机会,但我不敢,因为我怕创业不成功没有下一顿饭吃,房贷还不上。

最后,大湾区的创新“土壤”相当好,有整个创新创业的生态链。我在美国工作时也创业过,我在密歇根州想做个电路模板,不知道该找谁、能去哪做,后来到加州跑了一趟,加州也很贵。我就飞到香港,但他们告诉我要去深圳。那时我就跑到深圳,第二天就找到公司,帮我们把模做了出来,做出的电路板又好又便宜。因此,有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撑,对创业公司很重要。

新京智库:那你们也经常向学生宣传校友成功的创业的故事?

倪明选:是的,我们常常请他们回来。港科大的校友是非常爱自己母校的。今年,在港科大(广州),我们开办了“红鸟硕士班”,这也是我们做的一个教育改革,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引导他们反复进行头脑风暴,让他们学会自由想象,学会团队合作。

大学一般做毕业设计,就是一个团队在工作,而且是同一个领域的人一起工作。但一个工业设计,可能需要有学材料的,也需要学计算机的,还可能需要学商业计划的。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学会与不同领域的人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一个人,不可能懂所有知识,而是需要去与不同专业的人合作。

下一步就是帮他们解决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的问题。传统教学让学生修了很多课,但是可能一辈子都用不着,所以我们培养学生有即时学习的能力。很多学生是在读了硕士一年,甚至两年后,才发现他未来要做什么,是继续读博搞科研,还是去公司做职业经理人,抑或创业。在港科大(广州),针对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学校将帮学生匹配不同的博士生导师。比如想创业的,那我们就请相应的校友回来授课。这就是我们所理解和践行的“因材施教”。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4)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一角 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供图

不设院系 促进交叉学科发展

新京智库:港科大(广州)今年9月招生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因为港科大(广州)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不再设有院系。为什么做这样的设计?

倪明选:我在港科大时就一直在想,我们在广州应该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我们可以把港科大30年的办学经验复制到广州来。但我们能不能做过去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反复思考下来的结果就是:世界一流高校都知道交叉学科的重要性,但至今却鲜有做好的。我担任首席副校长时,港科大设有工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每一个院长一定从他所在院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不是他们的错。

哪怕我跟他们说,你们写好合作方案,我再把经费分给你们。但实际执行起来,往往是经费拨下去之后,各学院就各做各的。这样的现象,全世界的高校里都有发生。所以我在反思:交叉学科、融合学科非常重要,那么,它们受到的限制是什么?现有的制度有很多障碍,包含考核老师的方法。

港科大(广州)作为新的学校,没有历史包袱,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把传统的架构打破,把传统的框框都打碎,让每个教师可以真正开展有效的交叉合作。而且这个合作不说是限定在领域A与领域B合作。交叉学科合作是任何组合都有可能发生的,而不是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学科组合之间。

我想,全世界都在看,港科大(广州)会发展成什么样。如果我们的探索能够获得一些成功,这也将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新京智库:港科大(广州)选择了在南沙一个相对僻静之处,这与广州本土高校不同,但却与港科大相似。这是否算港科大(广州)为产学研打造的独特“环境”?

倪明选:港科大(广州)选择在南沙办学,是有历史渊源的。选址落定前,内地有不少城市欢迎港科大去办校,但港科大与南沙的结缘非常早。二十年前,霍英东先生在南沙建设资讯科技园,当时的港科大副校长林垂宙先生参与规划。我是那年的7月从美国回到中国香港,12月第一次到南沙参观考察资讯科技园。当时,周边是一片香蕉园。

说实话,当时成立这个园区,我自己都不知道它的未来会怎么样。我只知道,南沙是在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一个中心位置,未来会有发展。不久之后,霍英东先生捐了一笔款给港科大。他想以南沙资讯科技园为基地,培养一批人才,于是就委托港科大来培养。

2007年1月,我们在南沙成立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一直到那时,我们还在想——能做些什么呢?这地方远离广州市区,当时交通也不方便,人才难招。我们想做一些产学研,开始确实非常辛苦。很多老师问,为什么不到深圳去?

霍英东研究院成立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多成绩,过去15年做得越来越成功,孵化出了不同的公司。这也为港科大与广州市继续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我们在南沙建设港科大(广州)的一个缘起。

新京智库:港科大决定设立港科大(广州)是在2017年,成为《纲要》发布后首个获批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回过头来看,你觉得港科大是幸运的成分多点,还是战略谋划好的成分多点?

倪明选:国家出台《纲要》,必然是经过长期的调研、全盘的谋划,并且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从学校的发展战略来看,也是一样。港科大在内地也有很多积累。港科大与内地的合作不仅仅在广州南沙,与深圳、佛山也有很多合作项目,与内地的其他很多城市和大学都有很好的交流与合作。

广州对港科大(广州)的支持,可谓是不遗余力。我觉得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恩。有位领导曾说过,广州需要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他对港科大寄予厚望,希望港科大(广州)能够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所以,也不能说,我们一早就预测到了未来。但我们确切地知道,如果不融入内地,港科大的发展空间绝对有限。港科大与广州南沙结缘二十年后,再深入合作的机会到了。现在看来,港科大做的一切都做对了。

南沙五年后将初具硅谷模样

新京智库: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港科大与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江门双碳实验室等机构达成合作。这些合作,你认为给港科大(广州)带来了什么?对于将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有何意义?

倪明选:港科大(广州)不是关着门自己做,而是敞开着门办学,敞开心胸,与其他高校、研究院(所)一起合作。因为大湾区发展需要大批创新人才,这不是港科大(广州)一所高校能够完成的任务。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老师、学生的眼光看得更远一点。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为例,我与创始人沈向洋博士认识很多年,非常认同他的理念。他是世界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在学界、业界都有很高的声誉和号召力,并且招聘了一些相当优秀的研究员。港科大(广州)与他们合作,对科研攻关、人才培养都有好处。特别是对于博士生而言,到学校外面多看看,对个人职业发展也有帮助。

再说我们与江门市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双碳”问题,你说由哪个系来做好?环境系,材料系,还是政策系?如果按传统的院系设置,就涉及这个问题——哪个系来主导,哪些系来参与?实际上,“碳中和”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问题,从“双碳”政策、绿色金融、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到生活方式,再到碳捕获技术等。港科大(广州)多个学科与碳中和都有关系。当江门决定成立双碳实验室时,邀请我们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共同培养人才、打通产学研。

新京智库:广州方面希望将南沙打造成中国的“硅谷”,你也曾在美国读书、教学将近30年。你认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少年,未来几年重点做好什么?

倪明选:世界一流湾区总是与世界一流大学共生共荣。美国硅谷有斯坦福大学,波士顿的肯达尔广场有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一批知名大学。这些大学贡献出了大量的原创科研成果,带动了诸多产业发展。现在,港科大(广州)和南沙也非常有希望踏上这条已经被验证的成功之路。因为港科大(广州)的入驻,南沙庆盛片区正在规划、建设港人社区,未来还会有多个高科技产业园。我很乐观,五年以后,这里的创业生态链慢慢就能建立起来,南沙庆盛也将显露出硅谷的模样。

大湾区高端科技人才还远远不够

新京智库: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港澳高校纷纷在粤建设校区,并设置了一些相同的学科。你如何看待港澳高校在珠三角的竞合关系?

倪明选:香港的高校都很乐意来大湾区发展,因为都遇到了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香港寸土寸金,学校很难得到扩展,整个产业生态链也不如珠三角完整,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就受到限制。我们也希望香港的兄弟高校过来内地办学。从世界几大主要湾区发展来看,一个湾区的繁荣发展都不是靠一所高校,而是许多高校支撑发展起来的。

同时,我认为,健康的竞争才是进步的原动力,没有竞争是没有进步的。而且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一所高校的优势也不一样。就港科大(广州)而言,我们是科技大学,方向非常清楚,就是以科技为主,以发展融合学科为特色。所以,我们与香港,乃至大湾区内的多所高校都保持着频繁的学术交流,也很乐意共同完成对区域和国家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

新京智库:你认为将来在某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市场是否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困境?

倪明选:其实,每一个领域的人才供求都会出现up and down(起伏)现象,但就目前大湾区而言,一些重要领域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还是不够的。

科技领域的高端人才永远都缺。比如,我所在的计算机学科领域,我从来不担心我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很不景气时,这个领域的毕业生找工作出现了相对困难的现象。但总体来说,只要你学的是重要领域的科学知识,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即使就业市场相对收窄时,如果你是优秀的人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新京智库:你如何看待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前景?对于将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来说,计算机学科能发挥多大作用?

倪明选:首先,我不该只讲计算机学科,毕竟我现在是校长,不是计算机系主任。当我们在做学科建设规划时,我们需要想的是:国家、社会的需求是什么?大湾区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学科和人才?

所以,港科大(广州)现在开设的15个学域(第16个即将推出),从微电子、先进材料、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智能交通、金融科技,到城市规划设计,这些都是大湾区发展必须要有的学科。也有两个学科是港科大想开设但没有开设的,我们在港科大(广州)都实现了。

一个是计算媒体与艺术,这是艺术与计算机科学的相结合,将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科学有点太枯燥了。我希望艺术与技术结合。我如果纯做艺术,一定比不过已经做得很好的高校,可是我把艺术与技术结合在一起,我有机会做到领先。

还有另一个学域是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在公共政策的研究方面,港科大(广州)的特色是科技政策这个方向。例如半导体政策、能源政策、碳中和政策,该怎么做?现在缺少这样的人才,一般做公共政策研究的学者可能缺少相关的科技背景。所以,我们希望有些学生,比如他本科读的是半导体,读完硕士再去和研究政策的学者、专家合作,然后他们在科技政策制定、建议上有发言权,这是将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文 /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实习生 付佳

编辑 / 柯锐

校对 / 卢茜

,
原文链接:http://www.8178.org/news/show-44595.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沙校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广州 科大 南沙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