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抢救室、留观室,对长沙市第三医院急诊医学科的护士来说,工作场所固定,且空间相对较小。而就是在直线距离几十米的范围内,他们每天需要来回奔跑数百次,1万步是常态,最多时近5万步。
步数47666,微信步数里是她战斗的样子
在急诊医学科,大家不约而同地形成了这样的默契:一是“阳”了2天,只要不发热就立即返岗;二是“早到晚退”,最大程度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以缓解大家伙的工作压力。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盛怡就是其中一员。
翻看盛怡的手机,微信步数每天都在1万步以上,最多的一天到了47666步。谈及那天为何走了4万多步,盛怡很惊讶,“可能那天‘杂事’比较多吧!”盛怡口中的“杂事”,实际上就是顶班、领防护物资和抢救用物。
协调床位、安置患者、抢救病人、留观输液......哪里少了护士她就在哪里顶上去。
“这段时间,急诊科的工作量较之前翻了两三倍,我们护士从早上七点半上班到晚上六点下班,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除了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说到这里,盛怡有点激动,“跟他们比起来,我做的这些真不算什么,他们才是真的战士。”
储备好急救物资、全力保障救治所需,是盛怡的另一份重要工作。推着手推车前往库房领取物资,吸氧吸痰用物、隔离衣、面屏、酒精、84、手套……一箱一箱搬上车,再一箱一箱卸下、拆封、直至分配到急诊医学科6、7个诊疗区域。半天下来,盛怡和急诊医学科的另外一名护士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
“不抛下、也不能抛下任何一名患者,我们一定会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盛怡的眼神很坚定。
工作时间步数13238,留观室护士在20米长的走廊起跑
“就来了就来了,马上马上!”呼叫铃此起彼伏,主管护师罗国蓉拿起刚配好的药就开始起跑。急诊留观室一条仅20米长的走廊,4间病房的14张床每天都是满满当当。
“对于症状较轻、暂时不需要住院的患者,一般就会留观治疗。”罗国蓉说,近期以来,留观室每天留观患者超30人。由于老年患者明显增多,即使是轻症,他们的病情也随时有可能变化,不能掉以轻心,因此除了打针、吸氧、抽血、雾化、换药等治疗外,动态监测血压、血氧、体温等体征并实时记录供医生参考,也是留观室护士的主要任务。
护士的身影快速地在4个病房间穿梭。“我们跑得快一点、勤一点,病人的情况就掌握得更清楚些,他们也更安心一些。”罗国蓉说。
步数12211,他们用脚步护送生的希望
“小郭,送这个病人去做CT,路上注意他的氧气管一定不能掉!”
“小郭,送这个嗲嗲去感染病房,情况不太好,路上要小心!”
新冠病患骤增,急诊主要承担精准分诊的任务,对于有住院指征的危重病患,需要第一时间转入对应临床科室。转运这些危重病人,就是急诊医学科辅班护士的每日工作。
与其说是体力活,转运病人这项工作更是个细致活。危重病人病情瞬息万变,短短数分钟的路上充满了未知与危机。可能稍一颠簸、挪动,病情就会出现变化,所以一路上都要严密观察体征;到达病房后,还要将病人的相关情况与病房医护人员进行交接……所有工作完成后,再将转运担架、氧气包、甚至呼吸机等推回急诊。
1月4日的辅班护士是郭舒豪,这个年轻的95后男护士一天下来走了12211步。往返急诊、门诊、住院楼A、B区多少趟他记不清,下班时双腿酸胀不已。
被问到微信步数时,郭舒豪有点不好意思,“12000多步真的是‘小儿科’,其他老师的步数更多。”
步数10374,抢救室护士脚乱心不乱
“让让让让,病人进来了!”
“准备过床,1、2、3!”
“血氧不好,快快,上呼吸机!”
编制5张床位的抢救室,最多时加床一倍,让原本就不大的空间更加逼仄。就在这个方寸之地,护士们一天连走带跑上万步是常有之事。
呼吸困难、体征不稳,送入抢救室的都是情况危重的患者。从急诊门口接到患者推入抢救室起,护士需要尽快完成血压、血氧检测,打开静脉通路、抽血检查,协助吸氧或上呼吸机、持续监测体征……一旦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医生抢救更是不可避免。
90后护师刘亚红是1月5日的白班,下午5点多,她在抢救室里已经走了10374步。原本4点钟下班的她,由于急诊病人源源不断的送过来,这天,她选择和姐妹们奋战在一起。
“其实无论是上哪个班,大家都非常辛苦,没有准时下班过,都会自觉留下来帮忙。”急诊医学科护士长胡曙荣告诉记者,每次派班都是无奈加心疼,科室里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相继病倒,但面对一波又一波不断涌入的病人,大家顶多休上1-2天就会回到岗位;抢救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却难以分清是病人在咳,还是医护人员在咳。“大家每天的微信步数其实都非常多,因为我们必须跑起来,才能让患者好起来。”胡曙荣说。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张亚斐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