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电影烂番茄
截止5月9日,《银2》票房累计3.76亿。
这部火爆5月的漫威英雄,彩蛋一地——不仅仅是露在外面那5个蛋蛋哦。
这些蛋蛋之中,一枚特殊的蛋把观众萌得肝颤,它当然是——
格鲁特宝宝。
格鲁特宝宝(Baby Groot ,意译小树精、小树苗,一下简称G宝)一夜之间成为各大媒体评论《银2》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没有之一。
它甚至单独登上了老牌影迷圣经——《帝国》杂志的封面。
而G宝则与本族树人不同,他的内心单纯善良,渴望和平。
所以被同族认为是枚怪胎,他翻来覆去永远都是那一句话:
“I‘m Groot”(我是格鲁特)。
不管你说什么,不管你做什么,回应永远都是这一句。
G宝被自己的同胞流放到了宇宙中,并被抓进了监狱。
在监狱里,因为他的善良,常常被狱卒欺负戏弄。
在监狱里,他碰到了我们熟悉的火箭熊。
火箭熊痛扁了狱卒,并和格鲁特成为朋友,奇怪的是,他可以听懂格鲁特每句话表达的意思。
后来他们一起越狱,成了宇宙中的赏金猎人。
之后大家喜欢的《银河护卫队》的故事就诞生了。
《银1》中格鲁特,其实是由真人饰演的。
波兰演员克里斯蒂安·哥德莱斯基穿上蓝色连体服,戴上格鲁特头盔与演员对戏。
(《银1》中监狱戏的拍摄过程,穿紫色衣服的为格鲁特的扮演者)
用到的技术,就是我们熟知的3D动作捕捉。
《银1》中,格鲁特为了保护成员牺牲了自己,所以才有G宝的出现。
彩蛋中BG已经开始出现卖萌了。
从此,模型 CGI动画技术打造的格宝宝诞生了。
鉴于格鲁特那么受人喜欢,G宝从造型开始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G宝最初始的模型)
刚开始的模型是这个样子的,虽然是胚胎,但已经萌人一脸了。
小树人的模型是由特殊有机材料制成的。
经过好莱坞模型师的浇注成型,看起来稍微有点格宝的样子勒。
而后将成型凝固的液体撕开,小格鲁特就这么给揪出来了。
接下来是更加细致的工作,模型师需要一步一步打磨小格鲁特身上的细节,精确到纹理,表情及动作。
开始补补妆。
经过多达几十道工序,格宝的模型总算完工,成品长这样。
再经过动画师的技术处理,才有我们最终看到的《银1》片尾彩蛋小格鲁特跳舞的片段。
电影中是这样的。
而到了第二部,就不单单是一个模型那么简单了。
脱离了花盆的G宝成了一个到处卖萌又跑又跳的小树精。
这也就意味着工作量将成倍增长。
事实证明,这样付出的回报不可算数计量,《银2》不仅给我们一个外表萌翻的小格鲁特。
更给所有观众献上了一个性格特点鲜明,随时让观众嗨起的《银2》主人公。
为什么这个性格鲜明的小动画人物,能在全球圈粉无数?
仅仅因为萌吗?
其实在原剧本中,G宝这个角色,并不存在。
一开始古恩并不知道这个角色会大受欢迎,他最初为《银河护卫队2》写的剧本,时间设定在第一部故事结束的几年之后,格鲁特基本上已经长成了一位少年。
但是他敏锐地发现格鲁特的价值,所以古恩又回到漫威,将设定修改至第一部电影结束的两三个月后,让格鲁特以小树苗的形式出场。
他现在很高兴自己这样做了,并承认这就是一次福至心灵的迸发。
可是从电影的完成度来看,G宝在电影中的出场、表情,人设都不像一个临时设定的人物。
也就是说,电影没有因为他的插入而生硬,反而高潮迭起,异常好看。
如果没了他,许多剧情反而不合理,比如最后让伊戈爆炸的那颗炸弹,就是G宝放进去的。
所有剧组成员都喜欢格宝,都想和他对戏。
这种看似偶然,实则水到渠成的火爆,反应出来的恰恰是好莱坞电影的工业标准。
电影是文化产品,也是工业产品。
从灵感诞生到改剧本,从人设到成片,以严格的剧情走向和毫不突兀的角色相互融入,将G宝呈现在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这就是好莱坞的能力和高标。
这种看似“偶然”火起来的角色,在好莱坞电影中实在太多。
快银,这个小角色,因为帅气的配乐和超能力,在《天启》上映的时候,圈粉能力可以和G宝媲美。
(《X战警》中的快银)
还有我们熟悉的小黄人,大白,《疯狂动物城》的树懒“闪电”。
它们都有让观众瞬间嗨起,引爆电影院的能力。
他们无不人设鲜明,细节变态到位,小黄人的贱萌,大白的真诚,树懒的慢及“闪电”这样的名字。
这种能力和创造力,是电影工业水准的体现。
电影工业不仅是电影流水线,而是底蕴、文化、价值观,创造力。
美国在工业化和近代化的进程中一直是全世界的领头羊。
长久以来积累的硬件、技术,成熟的标准化制作流程,无时不刻不在促进着好莱坞电影的发展。
这种“滚雪球”似的优势积累,使美国电影的创作能力和制作技巧,一直在领先中持续提高。
另一方面,美国电影也在不断兼容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它就像一个大熔炉,不断吸纳融合,再输出价值观。
(美国反应中国文化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
从美国电影中,你能看到欧洲人的匠人精神,看到亚洲人的平淡冲和,也能看到非洲人的爆发力和感染力。
不同文化的化学反应,像催化剂一样加快了美国电影软实力的提升。
电影是一个梦,但你以扯淡的心来对它,它会给你个扯淡的答案。
当你认真了,它会成为人间造化。
美国人对电影的精致工艺,几近苛刻。
《银2》中,格宝的配音范·迪塞尔,单单一句“I AM GROOT”,就配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语言版本。
这种务求极致的工艺态度,让美国电影的“精品化”成为常态。
同样是《银2》,卡魔拉及其他外星人不同颜色的皮肤,也没有技术处理一说,都是各色的染料染出来的。
和中国的某肉族群相比,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傻子。
为什么不PS,为什么不CG呢?
在硬件水准差距慢慢缩小的今天,这种匠人精神,使美国电影依旧让其他国家充其量只能远远地看到背影。
虽然我们有《大圣归来》、《捉妖记》、《湄公河行动》、《西游降魔篇》,但这仅仅是中国的标准。
是中国观众在受够了烂片的气后,对国片电影人坚守底线的一种宽容的褒奖。
可这些国产标准距拿到世界的通行证相差实在很远。
中国电影人素来习惯用“工业水准”当做国产烂片的挡箭牌。
可忘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成建制的好莱坞团队都可以被中国金砖买下的情况下,电影工业已经不意味着硬件标准了。
《长城》的特效就出自工业光魔,天下第一宝剑都递你手里了,怎么耍不还是剑客的问题吗?
当中国电影市场蛋糕仅次于北美,当中国富豪可以把欧美最大的院线收购,当好莱坞一流团队可以为你所用的时候。
当一切理由和借口都派不用场的时候,我们发现了电影工业这个魔盒上面最核心的芯片。
你说它是精神也罢,文化也罢,人也罢。
它一定要没有任何借口的。
能够做出让人闭嘴的电影,让故事控、技术控、脑洞控服气的作品。
最近在中国大热的《摔跤吧!爸爸》让冯小刚自愧不如。
毫不夸张的说,单单阿米尔·汗一个人,就足以和半个中国电影抗衡。
在片中他分饰三个年龄段,愣是把自己从健壮的肌肉男折腾成大腹便便的大爷。
他是为钱吗?
全印度片酬最高的人为钱让自己增重50斤?
如果钱能够做到的话?
那些拿着全世界最高片酬的中国电影人们为什么做不到?
此时,电影的问题已经不能用电影来解决了。
我们说了20年的电影工业,当已别无借口的时候,是时候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
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中间究竟差多少个格鲁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