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太师真实历史结局?古装大剧《清平乐》播完了,但人们对大宋王朝那点事的议论却没停止尽管这部连续剧中的诸多人物人设崩塌,可似乎也还了“庞籍”一个公道殊不知,数百年来,庞籍是被“黑”得最惨的一位北宋名臣、重臣,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庞太师真实历史结局?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庞太师真实历史结局古装大剧《清平乐》播完了,但人们对大宋王朝那点事的议论却没停止。尽管这部连续剧中的诸多人物人设崩塌,可似乎也还了“庞籍”一个公道。殊不知,数百年来,庞籍是被“黑”得最惨的一位北宋名臣、重臣。
古典小说、评书、戏曲乃至现今影视作品中,庞籍都以大反派角色“庞太师”的身份出现。《呼家将》里,他托名“庞文”,是皇帝的老丈人,制造了肉丘坟冤案,专跟呼家将、杨家将和名相寇准等过不去;清代石玉昆在《三侠五义》中,直接取“籍”的同音字“吉”,依然官拜太师,女儿是宋仁宗宠信的西宫娘娘庞赛花,他依然继续发扬奸臣本色,专和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对着干,而且还是上阵父子兵,儿子、女儿、侄子及内侄等总找包公的麻烦。
庞太师是否果有其人?翻阅史料发现,宋代还真有这么一位。《宋史·列传卷七十》载,单州成武(今山东菏泽成武县)人庞籍,字醇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调开封府兵曹参军,知府薛奎荐为法曹”。凭真才实学,庞籍后来从知府、侍御史一步步做到枢密使(正二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等高位,封颍国公,以太子太保(三师之一)身份退休,76岁病故,谥庄敏。
庞籍孙子庞恭孙真做过《三侠五义》中包公放赈的陈州“市长”。姓名、官职及所处朝代等跟小说演义中庞太师似乎有点像,但确实不是同一个人。历史真相是,庞籍为人正派、“持法深峭”、不畏权贵、知人善任、政绩卓著,尤其是他特别厌恶后宫干政,被誉为“天子御史”。从历史地位、历史贡献诸方面论,包拯是无法与他相提并论的。
庞籍从秀州(今浙江嘉兴一带)“市长”任上升为殿中侍御史时,垂帘听政的章献太后(小说中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临死前留下遗诏:章惠太后(宋真宗宠妃杨氏)继续参议军国大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烧掉支持后宫垂帘听政的制度文件)”,并且上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朋党,擢进近列”,多听大家的意见,“毋令出于执政”。庞籍任开封府判官时,宋仁宗宠信的尚美人派内侍声称教旨免除工人市租。庞籍严词拒绝,“大宋建国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传令当堂杖打内侍,并明令“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然这些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桥段似乎都被人移至包公名下。
任陕西都转运使时,庞籍善于体察民情并上奏朝廷,建议皇帝抑制宫中的各种费用,裁减工作量少、待遇高的内官、医官、乐官等;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战功,鼓励边关将士安心为国戍边。西夏元昊臣服后,时任枢密副使的庞籍请求朝廷合并省份减少官员,退掉靠近要塞的士兵让他们在内地谋生,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当枢密使、宰相时,庞籍殚精竭虑,处理边患、内乱及民生问题更是游刃有余。
庞籍建议皇帝任用贤臣廉吏,更是积极为国举才。“侬智高反,师数不利,遣狄青为宣抚使”,谏官韩绛说武人不应当专任,宋仁宗就此询问庞籍的意见,庞籍说,“狄青起自行伍,如果用文臣来辅佐他,会造成号令不统一,还不如不派遣”。不久战胜敌人的捷报传到朝廷,仁宗高兴地说:“青破贼,卿之力。”至和二年(1055年),庞籍去永兴军任职途径开封,宋仁宗就任用文彦博与富弼二人为相征询庞籍的意见,老庞认为他们两人是不二人选,并告诫皇上:用了他们,就不要疑虑,否则就成了朝廷之忧。这就是广为后世所用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贤臣良相,为何被人“黑”成十恶不赦的奸贼?笔者推测,或正与庞籍公直有关。《宋史》对庞籍“晓律令,长于吏事。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治民颇有惠爱”的评价,似乎也透露出一点信息,那就是庞籍的某次严厉执法,使得某小人或恶贼子子孙孙都“惦记”这笔仇,所以才颠倒黑白、搞臭庞籍。看来,庞籍确是公直的牺牲品。
(作者 赵柒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