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方能无往而不利。
人到中年,经历了岁月的消磨,走过了风霜的吹袭。
在人生这场旅途,我们变得越来越成熟。
经历过世间百态,内心越发从容不迫。
要想人生之路更加顺畅,要明白这三个道理:和气迎人,平情应物,藏器待时。
01
和气迎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
“生命中只有被欲望迷乱了的人,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年少时,我们轻狂高傲,不懂收敛自己。
自以为的率真、彻底总是在无形之中给别人带来伤害。
人到中年,懂得发自内心地尊重、体谅和友爱他人。
曾看过李鸿章的一则故事。
有一次,他被紧急派往南京处理公务,经过家乡合肥时,决定抽空去拜望恩师徐子苓。
李鸿章和随从到徐府大门口时,门人看清他的花翎顶戴和官服后,吓得赶紧跑着去禀报,看到门人着急忙慌的样子。
李鸿章随即叫停门人,对他说道:
“你不要急于通报,能否先借我一套平常衣服?”
一头雾水的门人连忙去找衣服,随从不解其意问其原因。
李鸿章答道:
“倘若穿着这身官服去见恩师,则显示了我当官的身份,恩师一定会很有压力,即使我想一叙旧情,他也定会有所顾忌。
若是我脱去官帽,换上了便装,恩师肯定会更加放松,亦不至于产生隔阂。”
人到中年,懂得和气迎人,为别人着想,体谅别人。
木心先生曾说:
“有教养的上流人士,对车夫、浴室侍应生、任何传递物品的人,从来不会敷衍搪塞。”
能体察别人的不容易,将心比心,是一种极好的修行。
和气迎人,会让人感到舒服,只有这样,别人才愿意与之同行。
唯有收敛锋芒,和气迎人,才能经得住岁月的洗礼,掌握住人生的主动权。
02
平情应物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意思是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喜悦之情。
生活总是泥沙俱下,人到中年,更是如此,行如逆旅,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有人说:“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痛而不言,笑而不语。”
我们走过半生,悲喜参半,年少时的不如意,如今早已看开。
作家史铁生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20岁以前的他,是学校里80米跨栏冠军。
20岁以后的他,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
轮椅上的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唯一能做的是摇着轮椅去家附近的地坛坐一天,思考生死。
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我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想通的他,开始写作,上天夺走了他一双健全的腿,却让他的文字深刻动人。
史铁生自嘲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但他的作品,几度获奖,有的拍成了电影,有的被录入初中语文教材。
周国平说:“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有灵魂的作家。”
如果要用八个字来形容史铁生,那一定是“心有雷霆,面若静湖”。
佛家有云:“红尘看破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不过是无常。”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一个道理,是平情待物。
唯有平情应物,方能淡定安然;不悲不喜,生活才能清风飘飘。
03
藏器待时
作家亦舒曾说:
“越是运气不好,越要沉住气默默振作,静静熬过去。”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但每个人也都有坚强的理由。
年少时,我们总把不得志的原因归结于他人,自怨自艾,恨自己生不逢时。
到了中年才明白,做人要懂得藏器待时的道理。
即便一时不如意,也要沉得住气,静待花开。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一书中说:
“沉住气,是经验的总结,生活的提纯;
沉住气,是智者的选择,聪明的对策;
沉住气,是信心的标志,希望的基石。”
有本事的人,平日里沉得住气,关键时刻便能发得了力。
唐代有个人叫马周,出身贫寒,父母双亡。
二十多岁时,离开家乡到长安谋生路。
一个没人脉、没名声的毛头小子,难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马周却没有慌,他投奔到了玄武门守将常何门下,包揽了替常何写奏折的工作。
别人写折子都是敷衍了事,马周却是一丝不苟。
二十多封奏折,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唐太宗知道常何身为武将,不可能会有如此见解,通过询问他人,便知道了马周这个人。
后来唐太宗召见马周,几次闲谈,马周都把握住了机会,得到了太宗的认可。
自此,他便一路扶摇直上,最终官至宰相,留名青史。
《易经》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方能无往而不利。”
年少者锋芒毕露,惹人嫉妒,所以路才难走;
成熟者低调敛藏,沉着冷静,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人到中年,更要心态平和,认清方向。
真正的智者,懂得藏器待时,沉得住气,泰然处之。
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沉着冷静者,百福自集。
唯有沉得住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事心不乱,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人生是一条道路,喜怒哀乐都有。
中年行至半途,悲喜离合,苦多乐少。
各有各的艰辛,也各有各的忙碌。
年少时,不知世事艰辛;人到中年,才尝遍人生百味。
和气迎人是格局、平情应物是乐观、藏器待时是坚持。
愿你我经历坎坷考验后,活得潇洒,昂首挺胸。
来源:一禅小和尚(ID: yichan6666)
作者:一禅小和尚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