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文爸!
你家有像“小狗”一样爱咬人的宝宝吗?我家闺女前段时间,被朋友家1岁多的宝宝咬伤了。至今一个星期过去了,胳膊上还有深深的牙印。
朋友对此也很无奈,吐槽道:“他的一张小嘴,仿佛就是咬人的魔鬼!每次喂奶就跟上刑一样,手上、脸上、胳膊上,随处可见他的牙印......”
听着朋友的哭诉,我笑着说道:“要长牙齿了吧,可能是牙龈发痒”;
“哎,现在都不敢带他出去玩,玩着玩着,他就会冲着人家的手来一口”,朋友很无奈地抱怨道:“不知道该怎样引导他了,打也打了,说也说了,似乎都没用”。
看得出来,朋友对此也不知所措,管吧,孩子咬得更厉害;不管吧,像个小野人一样,动不动就给人来一口,不礼貌不说,也不卫生。
女儿在1岁多时,也有过一段时间喜欢咬人,当时文文爸就此咨询过儿科医生,医生直言:这时期的孩子咬人,很正常!想要改掉孩子咬人的习惯,父母还需“对症下药”,先找到孩子咬人的原因,再进行引导。否则,盲目地打嘴巴、一味地说“不可以”都没用。
01、汇总:宝宝咬人的原因①处于长牙期,牙床发痒
一般来说,6个月到2岁半之间是宝宝的长牙期。宝宝在长牙期间,牙床会发痒,为了缓解出牙的不适感,就会出现咬人的情况。
比如咬大人的手指、胳膊,喂奶时咬乳头、玩耍时咬玩具等。如果哺乳时妈妈被咬了,千万不要忍着,要及时地停止哺乳,让宝宝知道,这样做妈妈会不舒服;
如果宝宝玩耍时,经常咬玩具,妈妈此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牙胶或者有助于磨牙的饼干,同时告诉宝宝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然后将不适合放嘴里的玩具拿出来,以免宝宝受到伤害。
②处于口欲期,用嘴来探索世界
一岁半左右的宝宝,通常处于口欲期。咬,成为宝宝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面对眼前的一切,他们都想要尝一尝、咬一咬。比如妈妈的脸软软的,爸爸的肩膀硬硬的,味道一样吗?咬一咬、尝一尝便知道。
面对口欲期的宝宝,妈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咬胶、玩具或者食物,可以减少宝宝咬人的频率。当发现宝宝咬人时,妈妈要明确地告诉他:不能咬人,还可以引导其看一些相关的绘本。
③咬,是宝宝表达情绪的方式
当宝宝生气、烦躁时,无法通过语言准备表达,这时“咬人”,就成为他表达、发泄情绪的途径之一。记得女儿小时候的某天晚上,家里来客人了,大家一起聊天很开心,可能过于喧闹、声音太嘈杂让宝宝感觉烦躁和疲惫了,那晚就频繁的哭闹、咬人。
后来,老婆带着孩子走进卧室,同时客人们也都降低了聊天的声音,同时关掉了电视机,没一会儿,孩子便不哭不闹,也不咬人了。
后来文文爸仔细一想,女儿那时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只能通过哭闹、咬人来告诉爸爸妈妈:“我很烦躁,我需要安静”。
④被当作游戏,纯粹好玩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无意间被孩子咬了一口,然后宝宝看着你的夸张表情,反而笑得合不拢嘴。
在宝宝看来,他就以为“咬人”是一项好玩的游戏,被咬的人反应越大、越刺激,宝宝就越开心,下次依旧会再咬。
所以,当宝宝咬人时,父母无需过大的反应,以免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咬人”这一行为。
02、面对宝宝咬人,妈妈该如何引导不管宝宝是出于哪种情况下的咬人,都会给他人造成一定的困扰,严重者还会引发别人的嫌弃。因此,作为妈妈,当宝宝出现咬人情况时,切忌打骂,这些引导方法,建议你试试。
①不要“以暴制暴”
当孩子不经意间咬了别人后,妈妈切忌着急上火,盲目地掌孩子的嘴或者拉过孩子的手咬一口。这样做,非但没让孩子长记性,结果可能会更糟糕。
毕竟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宝宝的认知,虽然在大人看来,自己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并非真咬他或者惩罚他。但在宝宝看来,当别人咬了自己,自己是可以去咬人家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咬人情况后,父母切忌“以暴制暴”给孩子做出错误的示范,否则以后再怎么讲道理都没用。
②不回应,同时也别忽视
以前带女儿去院子里遛弯时,就看见一个孩子当众咬了妈妈一口,妈妈顿时怒吼道:“你怎么可以咬人呢?妈妈给你说过,咬人是不对的”。
那个咬人的孩子先是一愣,随后以为妈妈在跟他玩,于是玩着玩着,又给妈妈来了一口。这时妈妈顺手就打了孩子两下,然后抱起孩子说道:“咬人是不对的,这样妈妈会很疼”。说完,便抱起孩子走开了。
文文爸觉得,当孩子出现咬人的情况时,首先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行为;其次,可以通过玩具、儿歌之类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免孩子一直陷入“咬人”的场景中。
③疏导孩子的情绪,同时寻找替代物
如果孩子咬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妈妈可以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通过语言来表达。
如果孩子实在牙床发痒,非常想要,妈妈可以寻找相关的替代物,比如牙胶、磨牙饼干等替代物。
总而言之,当宝宝出现咬人的情况时,妈妈们与其盲目地打嘴巴、说不可以,不如先找到孩子咬人的原因,然后通过温和而果断的方式来制止。再者,妈妈也无需担心,等孩子牙齿全部长出来后,也不会再出现咬人的情况了。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