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韩版  还可  格式  制作工艺  氢气  避暑山庄  收购ACF  求购ACF  回收ACF  液压阀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

   日期:2023-06-23     浏览:42    评论:0    
核心提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来临,灯笼、年画、春联等把街头巷尾装扮一新,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杀年猪、备年货、贴春联、放爆竹……这些有趣的年俗、民俗,新风雅韵不断传承,使春节的味道在每个中国人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来临,灯笼、年画、春联等把街头巷尾装扮一新,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杀年猪、备年货、贴春联、放爆竹……这些有趣的年俗、民俗,新风雅韵不断传承,使春节的味道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发酵回味。在您的记忆里,不知是否也有别样的民俗、不一样的年味儿呢?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1)

踩岁 李滨声 绘 除夕黄昏以后置芝麻秸于院中,备出入践踏踩碎,据考原寓意踩祟。

过年(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年,古时又叫岁。我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便以岁纪年,那时把木星走完一周定做一岁,岁首则有各种喜庆活动。汉武帝太初元年创立了太初历,俗称夏历,确定正月为岁首,初一叫元旦。后来为了避免与阳历的元旦相混,把民间传统的元旦叫做春节。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一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所以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应该跟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 日,月小为29 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2)

送财神 李滨声 绘 送财神为贫家孩子于岁尾至除夕黄昏前,挨户分送趸来的财神码子,讨些小钱的勾当。

大 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小年和大年之别。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但各地仍有差异,如:

一是指农历春节,有时包括除夕和节后数日。元乃贤《新乡媪》诗:“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

二是在四川、贵州等部分地区指农历正月十四(即元宵节前一天)为大年。

再者,有些地区只指腊月三十为大年。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别的门饰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对联。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团聚。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重要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除一般年俗外,逛庙会则为旧时各地过年的重要习俗。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3)

厂甸庙会 李滨声 绘 老北京过大年,厂甸的形象代表是风车、大糖葫芦。但有时限,只在十五以前。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4)

白云观庙会 李滨声 绘 北京大年正月正,逛庙最重要是白云观。

除 夕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夜, 因常在阴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旧时,大年三十叫岁除,所以是日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祥瑞图案的新衣。其俗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活动。

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所撰的《风土记》。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好日子。北方风俗较为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年俗不一。饺子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5)

守岁 李滨声 绘 旧时除夕通宵达旦彻夜不眠,据称可一年精神。

围 炉

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围炉。

围炉是我国闽南及台湾地区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风俗,蕴涵并凸显着团聚、团圆的主题和基调。参加围炉的人,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人,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

围炉时桌上的每样菜都是很有意思的:鱼圆(丸)、虾丸、肉圆取意“三元”,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萝卜,台湾和闽南一样均叫做菜头,意为好彩头,有吉兆祥瑞之意;全鸡的鸡,台湾语谐音家即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红红火火;蚶,台湾语解作胖,吃蚶,取意发财发福。围炉进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连根煮熟后,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福父母长寿。

围炉时,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6)

李滨声 绘

拜 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依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通常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主人家则以点心、糖果、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拜年不仅古今盛行,兄弟民族同样流行。藏族同胞拜年时,要敬献哈达;回族同胞拜年时,要互送香油;布依族青年男女相互串门拜年,结伴游玩,尽兴方归。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短信拜年、电话拜年、邮件拜年和视频拜年等。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7)

压岁钱 李滨声 绘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汉代,出现了专门用于佩戴玩赏的钱币状避邪品。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宋元以后,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已成为民俗。明清时期,“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民国以后的压岁钱基本和今天很相像了。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贴(挂)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都很普遍,浓色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广大民众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是一种祈福民俗事象。年画,跟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历史上,我国形成了三个年画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女。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习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景。民国初年,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合二为一,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8)

借元宝金马驹 李滨声 绘 借元宝金马驹为正月五显财神庙所售耍货,寓意吉祥,财源茂盛。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喜庆的大红春联贴在门上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它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文学形式。

传说春联的普及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辟邪之意,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 服孝未满) 用白、绿、黄三色。春联与门神的功用相当,只是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则沿着绘画方向发展。二者都具有祈福、辟邪、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9)

先生肥狗胖丫头 李滨声 绘 旧时有人家应酬多,常雇佣赋闲文人代写喜寿贺联贺帐。

贴门神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现在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俗。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威武的象征,所以,我国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上门来的鬼魅战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故家家户户于春节户悬桃符,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上。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引《黄帝书》云:上古有神荼、郁垒二兄弟,居度朔山。山有一桃树,树荫如盖。每天他们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有恶鬼为害人间,便缚之喂虎。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有诗云:“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传到草民小茅舍,也请将军佑吉祥。”《西游记》中便有唐王做恶梦,要秦琼、尉迟敬德守宫门的故事。

贴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以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数量较大。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窗花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体现了窗花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窗花比其他剪纸样式更能代表剪纸的艺术语言,作为节日的一种民俗活动事象,更重要的是成为人们审美交流的对象和载体。

◎本文节选自《一本书读懂民俗常识》,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原文链接:http://www.8178.org/news/show-98178.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春节到了你知道的习俗有哪些(说说过年的那些趣味民俗)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年画 门神 压岁钱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手机版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